【上海】

环游地球80天——穿越150年世界奇幻之旅

展览时间:6月17日-9月19日


(资料图)

展览地点:上海图书馆东馆

门票:30元起

英国绅士福格与朋友打了个赌: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他随后与富人克服了旅途的种种艰险,途径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如约回到伦敦。这是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环游地球80天》中的情节,这部首次出版于1873年的科幻小说展示了19世纪末的欧洲人如何带着惊奇与敬畏想象一个处于全球化开端的世界,而即使是今日,全球的文化多样性依然令人着迷。

上海图书馆的首个收费展览“环游地球80天——穿越150年世界奇幻之旅”正是以这部小说为灵感。它由9个国家24个主题展馆组成,观众将跟随福格的脚步游览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意大利都灵、埃及苏伊士、印度孟买和加尔各答、新加坡马六甲、中国上海、日本横滨、美国旧金山和纽约,最后再返回英国利物浦和伦敦。在此过程中,观众将欣赏到来自大英图书馆的数百件数字化复刻展品,包括手稿、书籍、邮票、报纸、艺术作品、专利证书、声音档案等,以及部分来自上海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资源,穿越回19世纪末,沉浸式感受一个加速流动的世界的时代氛围。

黛安·塞弗林·阮:在她的时间里

展览时间:7月29日-10月15日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门票:100元(单人通票)/180元(双人通票)

越南裔美国艺术家黛安·塞弗林·阮(Diane Severin Nguyen)的创作媒介覆盖摄影、电影和装置。阮通过材料和雕塑式的实验探讨摄影,将其视作转变发生的瞬间。艺术家将摄影理解为由欲望和空想塑造的限制条件,而不仅限于一种纪实形式。通过考察支撑了文化和自我图像生产的权力的多重历史、受害者身份和多样的宣传形式,她的录像作品将这些张力转化为叙事。

展览“在她的时间里”是艺术家在亚洲的首场机构个展。此次展出的两组作品皆为沉浸式装置。位于美术馆二楼的同名影片《在她的时间里》是本次展览的全新委约作品,也是艺术家的首部长片。该片拍摄于横店影视城,主人公艾里斯(李美贤饰)刚刚获得出演一部历史战争片主角的机会,这是她首次担任主演。自述、排练和表演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这位演员的复杂形象。位于三楼的《你年轻吗?不要紧。》则以灯光与音效营造出复杂精细的“时光隧道”,由电影原声的许多切片混剪了环境的音轨。

(同期展出的还有“托什·巴斯科:没有天空”。)

曹吉冈:天径

展览时间:8月12日-11月19日

展览地点:Bluerider ART上海

门票:免费

曹吉冈于1955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住创作于北京。在其4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的作品经历了由繁至简、由东西方文化交汇到超越文化界限的风格转变:“油画长城”时期他以欧洲油画的形式表现长城的荒凉废墟感;“铅笔画山水”时期他在铅笔画染的过程中融入铅,呈现出水墨山水般的磅礴气势;“坦培拉山水”时期,他改良了古老的欧洲坦培拉(蛋彩画)绘画技法,通过缓慢的多层次制作打磨,借鉴水墨罩染方式,呈现出半透明内在的光感和瓷釉般温润的触感,作品的尺幅也愈发惊人。

个展“天径”展出了曹吉冈近三年的十余幅全新画作。艺术家对山水画传统的致敬虽然清晰可辨,但呈现的形式却是极度简洁、淡泊甚至孤寂的。曹吉冈如此解释本次个展:“以前我做风景的山水化研究,自2020年台北个展开始,画面就逐渐倾向于简约和单纯,是否有水墨和山水的意味变得不重要,可以说是在慢慢的极简化和去山水化,如何在画面上减去更多的东西,是我目前关注的重点,怎么能少画一点、再少画一点,简单的造型和饱和度极低的色彩,使画面变得清冷和寡淡。”

矶崎新:形构间

展览时间:8月26日-11月1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门票:60元

2018年7月,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在同济大学开启了为期三年的系列讲座计划,原定将通过30场讲座对他60年的建筑实践进行系统性回顾,并且于2021年矶崎新90岁生日之际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回顾展。2019年,矶崎新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之后,系列讲座计划被疫情打断,矶崎新于2022年年末去世。

经历种种波折,展览“矶崎新:形构间”终于于2023年8月开幕,这是矶崎新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个人回顾展。本次展览呈现了矶崎新跨越建筑、城市、艺术、文学、设计等多个领域的200余件作品,以废墟(Ruins)、过程(Process)、控制论(Cybernetics)、间/转变(MA/Trans)、岛屿(Isle)、创世纪(Genesis)、新形式(NewForm)、流动性(Flux)与群岛(Atlas/Archipelago)这九个关键概念为线索,勾勒出他的思想谱系,展示他的思考与实践给建筑界留下的深远影响。作为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师,矶崎新在中国也有不少建筑项目,或参与中国项目的竞选,本次展览将展出他设计的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海证大喜马拉雅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国际竞赛方案等设计图纸与模型。

“在20世纪以来世界纷繁多变的潮流中,矶崎新无疑是一位超越时代的独特人物,”本次展览主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表示,“从战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全盛时期到对机械功能主义的反思,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风起云涌到全球化时代愈发多元的建筑趋势,矶崎新捕捉着时代的脉动,又始终与潮流保持着批判性的距离……他的一生始终在不断否定、打破和超越的过程之中,他的思想和实践超越了时代的风格之变,超越了国境的界限,甚至超越了他建筑师的身份。”据李翔宁透露,本次展览还有一个“彩蛋”将于展览开幕3-4天后揭露:以矶崎新《空中城市》为原型创作的钢制巨型装置将坐落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外。

(同期展出的还有“摩登巴黎1914-1945”、“影之道”。)

【北京】

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展览时间:2023年8月22日-2024年1月12日

展览地点:泰康美术馆

门票:109元

今年8月22日,中国民营美术馆加入了一个新坐标——泰康美术馆。其在学术定位上聚焦20世纪以来的中国近现代美术与当代艺术,强调以历史观的方法看待艺术。作为泰康美术馆的前身,泰康空间于2003年创办,通过相互联结的展览、收藏、研究与出版,为美术馆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此次开馆展聚焦于20世纪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入世性特征”,呈现82位艺术家的101件作品。展览的时间跨度极大,从1931年黄少强取材于民族危亡之际百姓现实生活的《流民图》,到70年代的《革命理想高于天》《黄河颂》等革命题材画作,一直横跨到2021年疫情期间为回应魔幻现实的影像作品《距舞》。此次参与展览的多数作品也具有强烈的时代代表性,比如由张培力创作的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x30》记录了他反复摔碎并黏合一块镜子的过程,挑战着观众的眼睛和思考;耿建翌的《灯光下的两个人》则象征着80年代的变革,艺术家开始寻找更自由的创作空间、主张更先锋的表达。策展人唐昕认为,在宋代,中国的传统绘画只看得到遁世创作的山水,看不到时代和社会,进入20世纪后的百年,国内艺术家的画面中开始出现时代的变迁,以“入世”为题,就是一方面看艺术家的变化,一方面看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海蒂·布赫:皮囊之上

展览时间:8月5日-10月8日

展览地点:红砖美术馆

门票:免费

海蒂·布赫(Heidi Bucher,1926-1993)是20世纪最重要且被主流艺术史叙事忽视的前卫艺术家之一,她的大型回顾展日前登陆红砖美术馆,这也是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本次展览将呈现其艺术生涯100余件重要作品,包括重新修复的影像素材、早期纸本绘画、抽象丝绸拼贴、可穿戴雕塑、对建筑和人体的“剥皮”系列,及晚期在兰萨罗特岛的创作等。

布赫早期在苏黎世应用艺术学院学习时装设计,后来以探索身体与周边物理边界,以及“剥皮”这一独特的工作方法闻名。她会用乳胶把空间内部如皮肤一般直接“撕下来”,制造出一种与皮肤相近的质感。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女性元素,继首个空间“剥皮”作品《博格》(1976年)后,布赫开始了一系列私领域建筑“剥皮”,对家庭中的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后来,布赫又对监狱和酒店进行剥皮,自此走入公共场域,比如在作品《宾斯旺格医生的诊室》中,布赫反思了宾斯旺格医生如何用女性的生物学特征来解释“癔症”,许多女性又是如何因此受到侵害。布赫认为,建筑空间不仅是砖头和水泥,也是一种性别化的记忆和经验的容器,随着过去的痕迹被清理干净,也意味着对父权制家庭结构的想象性剥离。

繁花——金宇澄个展

展览时间:8月3日-10月29日

展览地点:南池子美术馆

门票:免费

在为人熟知的作家身份之外,金宇澄也长年进行着绘画创作,身处文学与绘画连接的传统,“左手写作,右手画画”。外界了解他的绘画大多是从《繁花》的插图开始的,在书中,他近乎速写地勾勒出上海的旧影。然而,金宇澄个人绘画的经历最早要追溯到青年时期在东北乡下通信的日子,在过去十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从尺幅、题材、媒介到画法各异的复杂图像系统,已近500幅。此次展览集中呈现金宇澄近十年来创作的100余幅原作,涵盖各个时期的各系列,试图勾勒艺术家的创作变迁,其中大部分是首度露面。

上海作家小宝曾经认为,金宇澄处理物相的方式有如爱德华·霍普笔下的纽约,一切都令人熟悉,但又找不到对应的事物。不同于为小说服务的配图,他的作品经常出现超现实的意象,并与日常现实世界相互交织,带来虚幻又真实的感受,比如《伤痕》《红》《街景》中出现的马,以及《北风》《一栋欧式建筑》《静安寺》中出现的手——静安寺位于上海高楼林立的繁华地段,其景象本就有着浓厚的超现实主义意味,金宇澄在画面中让一双手托着静安寺,仿佛打开了神秘的平行时空。

金宇澄,小说家,曾任《上海文学》主编,代表作包括《轻寒》《碗》《回望》《繁花》等。2017至今在上海、杭州、台北、新加坡举办个展。2023年,个人画册《金宇澄:细节与现场》(Jin Yucheng: Stories & Scenes)由英国ACC艺术图书出版社出版。

中间美术馆影像展——意义

展览时间:8月26日-12月3日

展览地点:北京中间美术馆

门票:20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艺术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对象的现实推力之下,当代艺术界开始提倡纯化的语言和去意义的创作思潮;90年代开始,艺术市场发力,艺术逐渐远离政治与社会关怀,也失去了回应现实问题的能力,然而我们急需可以借鉴的、处理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创作思想,这也是此次“意义”展的出发点之一。

通过活跃于东亚各地的策展人推荐的艺术家名单,中间美术馆展开了一场地毯式的田野调查,在看遍几乎所有在近五年内崭露头角的东亚、东南亚、南美录像创作者后,最后所选定了来自中国、巴勒斯坦、泰国、巴西、韩国、秘鲁等12个国家的15部录像作品。它们的创作视角、手法、问题意识各有不同,却都展现了创作者直面现实和人类困境的诚意和勇气。

比如在作品《潮起潮落》(Ebb and Flow)中,即使面临着聋哑、艾滋、贫困等种种问题,作者加布里埃尔·马斯卡罗仍然不断迈入“不可能”的世界,意义也就由此展开。另外14组作品也同样关切着一方土地,将个体的挣扎具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在镜头下逃离ISIS极端组织而前往伊拉克寻求庇护的妇女,还是骇人听闻的集体谋杀事件,都述说着一个事实——战争与贫困的威胁仍然与我们同在,冲撞着我们理所当然构建起来的认知边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