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俗称“缺钙”。


【资料图】

钙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元素,人体内90%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还有少部分在血液以及软组织中。骨骼中的钙使骨骼结实而强壮,但骨骼里的钙含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与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不断交换,达成一个稳定的平衡。骨骼中的钙质如果丢失过多,就可能引起骨质疏松。

出现哪些情况,要怀疑已出现骨质疏松呢?

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比较常见和严重的表现,也是治疗骨质疏松所针对的最重要目标。脆性骨折就是在很轻微的动作后,比如打喷嚏或是很轻微的外伤之后就出现了骨折,比较常见的是脊椎的压缩骨折、前臂手腕以及髋部的骨折。

骨质疏松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全身疼痛,包括腰背部、四肢、颈肩等,尤其在夜间较明显,且可能会伴随抽搐和夜汗多等情况。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身高逐渐变矮、出现驼背,也要怀疑存在骨质疏松。

此外,如果体检时骨密度检测结果异常,也要高度怀疑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测中比较重要的是骨密度测量值,其中T值是与健康人进行比较的比值,而Z值是与同龄人进行比较的比值。T值>-1,是正常的骨密度;T值在-2.5和-1之间,存在骨量减少的问题;T值<-2.5,就被认为存在骨质疏松。

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是原发性的,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主要人群。

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后,骨代谢的平衡向骨质丢失倾斜,特别是女性在绝经期后激素代谢水平改变,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但是也有一部分情况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如极度缺少活动和锻炼,不良的烟酒嗜好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早的绝经/闭经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炎性肠病、胰腺疾病和胃肠道功能吸收不良等胃肠道疾病,会造成钙质的吸收异常。

预防骨质疏松就是要补钙吃药吗?并非如此。其实,预防骨质疏松最重要的措施,是调整生活方式。

首先,饮食上要均衡膳食、平衡营养,每餐都要摄入必要的营养元素,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如果有骨质疏松的风险,就要更加注重牛奶等含钙丰富食品的摄入。其次,最好能够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以利于钙质吸收。第三,适量的活动锻炼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但不能过量,否则适得其反,造成劳损。第四,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减少碳酸饮料、咖啡等摄入。

必须提醒大家,在服用一些特殊药物的时候,要关注药品说明书上是否提示存在造成骨质疏松的可能,必要时向开药医生咨询。

治疗骨质疏松通常是一个慢性和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看看前段时间治疗效果如何。一般骨密度检测一年一次,最长不超过两年一次,以便于及时调整抗骨质疏松药物,达到较好疗效。

(作者:王炜,为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