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每年,当太阳到达黄经(太阳经度)270度之时,便是冬至之日。在中国古代,为迎“冬至”,朝廷上下例行放假,“百官绝事,不听政”;边塞闭关,军队待命;于民间,“冬至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在澳门,坊间一直流行着“冬至大过年”(意即冬至比春节还要重要)的习俗。在内地许多家庭都喜欢在家中吃冬至饭,但由于环境和文化等因素,港澳地区人们选择在家中吃饭和在中式酒家吃饭的比例各占一半。当然,某些菜式只有在酒家才能品尝,也是一个原因。
脆皮烧肉,象征健康
白斩鸡和脆皮烧肉是广东烧味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冬至更是两大主角。在港澳地区,一直保持着“无鸡不成宴”的传统,冬至这天吃鸡,更是要取一个谐音“吉”字,有大吉大利的意思,希望讨个好彩头。而且,白斩鸡并不容易处理,上好的白斩鸡是用汤浸熟而非蒸制。鸡的鲜嫩爽口再搭配姜葱蓉提味去腥,在冬至当日,一定要在烧味店排队或者在酒家预留,才能够品尝。香港基本上都是最纯粹的白斩鸡;在澳门,白斩鸡则可以把葱油铺在最上面,制成葱油鸡或者手撕鸡。
脆皮烧肉有“红皮赤壮”的意思,因其外皮色泽鲜艳酥脆,有身体健康、百无禁忌之意,是老人家的最爱。但香港和澳门的做法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即在香港,人们会用整只猪处理,会有不同部位如猪肋骨等可供选择。但在澳门,绝大多数店铺都是单纯使用猪腩肉作原料,显得比较单一。以上两种食物基本是港澳地区冬至饭必备,若无,则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
另外一式是盆菜,源自香港新界的客家围村。它本身是较为平实的菜式,但近30年来,变得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讲究。盆菜代表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寓意合家团圆,满堂吉庆。盆菜有六层,基本食材由最上层开始为海鲜,例如鲍鱼、煎虾。接着为炸门鳝、鲮鱼丸,下面是枝竹、鱿鱼、冬菇。最底层为萝卜、猪皮。由开始的海鲜,到最后的萝卜和猪皮,尽收汤汁及各类食材之精华,愈吃愈入味,这是盆菜独有风味。盆菜的食材也有幸福的寓意。例如,鱼丸表示年年有余,枝竹代表知足常乐。香港的盆菜食材比较传统。澳门则五花八门,乳猪、花胶、松业蟹等食材也会添加进去。更有甚者,会用剩余的汤汁再制火锅。
蛇羹,冬至的高贵菜式
冬至是一年之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中国人相信这天正是阴寒本性最强烈的时候,广东人说“秋风起,三蛇肥”,蛇羹便是一个“至阳”的选择。这个菜式在清末年间被清末最后一科进士“江太史”发扬光大起来。在港澳地区,蛇羹一般的做法是先熬一个药材汤底,再加蛇肉、配料、调味煮成羹,吃时佐柠檬叶丝、薄脆。味道高下,全凭细节。既特色,又御寒。蛇羮被视为除鱼翅之外,冬至的一道高贵菜式。如果在冬至晚餐上看到有蛇羹这两个字,也有象征高贵、气派的意思。
在香港人的冬至饭桌上,蛇羹就是一个汤。而如果在澳门吃蛇羮,还会配搭一个糯米饭,里面有腊肠、润肠、腊肉甚至腊鸭,就像一个标准配置的套餐。
马介休球,打破中西文化界限
马介休球也是一个特别的选择。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下,澳门十几年来的冬至晚餐都会出现这个小吃,特别是在座有葡裔人士或土生葡人时。马介休鱼,是一种以葡国独有方式腌制的鳕鱼。马介休球是用碎鳕鱼和土豆泥炸成球,代表喜庆开心,好运齐来。这个菜式通常和其他小吃如卤水拼盘一起出现。马介休球香脆可口带点咸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爱吃。这个菜式可算是打破中西文化界限的最好例子。不过,只有在澳门才能品尝。冬至意味着团圆,传统节日和节气促成了食物的相聚。(作者是澳门高校餐饮旅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