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通讯员 赵银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内瓦当地时间11月10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日内瓦分会场,重庆梁平、江西南昌、湖北武汉等7个中国城市荣获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全球现有的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独占13个,总数居全球第一,其中长江流域便有5个。
“长江流域是我国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区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复旦大学教授、湿地保护专家陈家宽应邀参加COP14大会,他在会上介绍,2007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立后,便致力于协调沿江各地保护工作形成合力。在其努力下,目前加入网络的湿地数量超300个,保护总面积扩大了25倍,增至2600万公顷。
齐抓共管,湿地面积显著提升
“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中国在健全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强化湿地监测预警等方面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大会分论坛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一级巡视员程良介绍,作为世界第三大河流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湿地在这些工作中举足轻重,也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目前新增和修复湿地面积80多万公顷,退耕还湿超过200万公顷。针对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我国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并初步建立湿地调查、监测体系。同时,设立国家级湿地研究中心、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中心等重要创新平台,为湿地保护提供了强力科技支撑。
当前,湿地保护已成为国家战略,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在此背景下,湿地保护法于今年出台,多地先后跟进出台相关条例或规定,保护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由此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长江经济带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目前沿江湿地占比稳定在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0%左右。”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说,经济发展模式的更新,令不少曾在此栖息的野生动物重返家园。“长江刀鲚时隔30年再次溯河洄游到达历史分布上限洞庭湖,长江江豚群体在长江中下游段出现的频率也显著增加。”
湿地保护的湖北作为
湖北是我国湿地大省,湿地总面积达2175.3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7.8%。“千湖之省”的头衔背后,长江、汉江与古云梦泽共同哺育了我国最大的江河湖泊湿地复合生态系统。
经过多年努力,湖北已形成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一般湿地三级管理格局,并建立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小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多种保护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大小湿地生态欣欣向荣。
“沉湖、涨渡湖、洪湖、网湖、龙感湖湿地均是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的初创‘元老’,对整个网络的发展厥功至伟。”陈家宽说,网络创立15年中,他多次来到湖北,切身体会到当地湿地的发展之变。
洪湖是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湖泊之一,被誉为“中南之肾”。2005年之前,洪湖大部分天然湖面被养殖区占据。通过10多年退垸还湖、还湿等工作,湖泊周围38.6万亩天然湿地全面恢复,白鹤、黑鹳、东方白鹳等大量珍稀物种回归。
占地近1.3万公顷的网湖国际重要湿地,曾经也受困于周边水产养殖、生产生活废水排放等污染,富营养化严重。如今,经过一系列水体、岸线修复工作,这里一入秋冬便成为南迁候鸟和鄂东南观鸟人的天堂。
“倾力保护的同时,湖北也在探索湿地资源的利用之道。”湖北省林业局湿地保护中心的副主任石道良博士介绍,通过迁出原住民并辅以合理开发,国际重要湿地大九湖目前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避暑目的地,成为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湖北目前已建立国际重要湿地4个、国家重要湿地8个、省级重要湿地54个;建成国家湿地公园66个、省级湿地公园38个、湿地保护区(小区)72个。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二、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