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经季节和通胀调整后的美国GDP年增长率达到了1.3%,接近美联储公布的长期增长水平,也高出先前初值和预期值0.2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增长率下降了3.0%,同时比去年第四季度增幅减弱了1.3个百分点,而且也是连续两个季度的增长放缓。不过,在同比环比降幅上,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下降幅度又好于去年同期。不难看出,作为极具普遍意义的宏观经济增长指标,美国GDP呈现出了冷暖不一的现象,而且这一复杂的经济基本面与其他许多分化显著的重要指标互相呼应。
首先来看反映未来经济变化趋势或者作为行业发展状况“晴雨表”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据标普全球发布的最新报告,5月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综合PMI初值为54.5,超出预期值与前值,同时远远高出50的荣枯分水岭,并创13个月新高。不过,这份漂亮的成绩单却完全由服务业所贡献,与制造业毫无关联。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服务业PMI升至55.1,但同时制造业PMI跌至48.5,连续7个月在荣枯线之下。服务业与制造业PMI两极分化所反映出的基本事实是,一方面服务业公司正享受着疫后餐饮、旅游与休闲等多元需求重新释放的红利以及由此创造出的一年多来最大幅度的扩张成果,另一方面制造商却在为去库存和阻止三年来最大值的订单降幅而疲于奔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次来看通货膨胀情况。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CPI同比涨幅为4.9%,增速创逾两年来最低纪录,环比增速也创下近三年来最低纪录,且CPI延续了过去10个月的连续下滑态势,显示整体通胀压力已经逐渐缓解。但与此同时,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达到5.5%,且已经连续5个月处在5.5%的高位;另外,美联储最爱的“超级核心通胀指标”———不包括住房和能源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物价指数)在4月份环比增长0.4%,创出今年的最大幅度月度涨幅,较一年前攀升4.4个百分点,显示美国国内通胀依然较为顽固。之所以如此,制造业需求的下降与不景气拉低产品价格回到两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服务业的强劲需求带热劳动力市场,从而助推核心通胀压力的加剧。
进一步看劳动力市场,1-5月每一个失业者对应着1.6个职位空缺,岗位需求超过劳动力供给,同时5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9.9万人,连续14个月超预期;不过,5月份3.7%的失业率环比则提升了0.3个百分点,同时,论职位空缺,前5月的数值依然没有回到2022年1.9的均值水平,而更为重要的是,自去年开始的美国科技企业裁员潮在今年进一步加剧,并已蔓延至金融、消费、制造、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据英国《每日邮报》统计,今年一季度美国雇主宣布的裁员总数达27万人,较2022年增长了396%,而截至5月已有675家科技企业裁员超过19.3万人,裁员数量超过2022年全年。
再来看微观领域的企业活动状况,与制造业PMI压制在荣枯线以下相背离,美国制造商对未来的乐观情绪与信心指数却升至一年来最高,同时服务企业的预期指数也升至一年高位,对产量前景的乐观程度达到一年来最大。但是,乐观的预期也难掩现实的狼狈。4月份美国工业生产增速已从两年前的16%狂降至0.5%,同期美国小企业乐观情绪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另外前4月美国私人投资的环比折年率萎缩12.4%,而来自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的报告显示,今年前4个月,已有236家美国大公司申请破产,为去年的两倍之多,并创出了13年来的同期最高。
最后来看作为美国经济核心动能的消费指标变化情况。一般而言,美国民众的消费包括三大类别:以房产购置为主的长期消费,以耐用品购买为主的中期消费和以生活必需品与服务品购买为主的短期消费,通常的支付工具除了现金交易外,还有信用卡借贷以及房屋抵押贷款。目前看来,无论是哪一种期限或者哪一种工具的消费,都展示出了强弱同在、升降同现的格局。
房屋交易方面,4月份被视为美国楼市领先指标的新房销售摆脱了前3个月的阴沉局面,成交数量达到68.3万套,环比增加4.1%,同比增加11.8%,并创一年来的最高,同时4月份申请购房贷款的月付款同比增长近12%,环比增长0.9%。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新房价格却走出了与销售数量完全相反的路线,4月份售价同比下跌8.2%,降幅创三年来的最大,另外,比新房体量更大的美国成屋销量在截至4月的12个月里下降了23.2%,售价也创出了11年来的最大同比降幅。楼市新旧销量冰火两重天以及售价的连连下挫,主要是目前已升至20年高位的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对需求端的压制所致。受此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美国房地产投资者的购房量同比下降48.6%,前4个月全美新抵押贷款申请总额比一年前同期减少了六成,并创出过去10年来的新低,传递到供给端,房地产商的信心依然未见实质性提振,截至4月,全美住宅投资已连续25个月对GDP构成负面效应。
耐用品消费方面,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4月份全美耐用品订单量环比增长1.1%,连续两月实现增长;但按照美商务部的说法,耐用品订单量主要受来自交通部门的订单增长所驱动,如汽车等商品。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美国市场上的新车总销量达到50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37万辆,同比增长64%。与此对应,美国汽车贷款余额在前4月超过了130亿美元。但与汽车销售火爆完全相反,其他耐用品集体沉默,其中台式电脑出货量前4月降幅超过了26%,同期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近18%。
短期消费方面,可以通过美国民众惯用的信用卡借贷以及储蓄变动指标展开观察。目前美国约84%的成年人持有信用卡,至今年4月底信用卡借款额度超过了9900亿美元,冲破了新冠疫情前所创下的9270亿美元的最高纪录,显示更多的美国家庭选择用信用卡借贷进行消费,而至4月底,美国家庭储蓄率已从疫情时期的8%一路下降到4.1%。受到更多借款与储蓄分配的刺激,今年前4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4.5%,创出近三年来同期的最高水平。但正如美联储的报告所指,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消费性贷款与储蓄用在了服务支出上,如果仅看商品购买项目,其实并未见到美国消费有多大起色。
债券市场的风向标以同样的方式反映出上述各项经济指标内部的分化与对立状态。目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72%,如此高位显示出的无疑是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然而,无论是上涨幅度还是触达点位,长期国债收益率都赶不上短期国债收益率,而且最为重要的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自去年4月首次倒挂后一直未能回归正常,其他短长期国债收益率至今都处于倒挂状态,显示经济衰退已持续发出预警信号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美国诸多主要经济指标的分化让人很难对其经济前景是会衰退还是软着陆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时更提升了美联储对货币政策调变的难度。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低估物价上涨的强度,推出了平均通胀目标制,结果通胀如脱缰之马创出50年的新高,美联储公信力因此受到诟病;情急之下,最近一年美联储猛踩“刹车”,10次大幅加息令企业融资成本与家庭消费成本陡增,同时造成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危机,美联储决策的有效性再次遭遇质疑。
目前,宏观经济指标并没有出现全面回暖与改善,通胀的黏性依然较强,美联储再一次被推到了十字路口,其内部也分化为“鹰派”与“鸽派”两种完全对立的声音,如果继续收紧货币政策,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势必因此承压,但若停止加息步伐,通胀又可能再次全面抬头,对此美联储必须把握好调控的时机与力度,稍有不慎就会马失前蹄。(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