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城市以大约占全球3%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大约60%的世界人口,同时也贡献了60%的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城市已成为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在5月28日举办的第十一届民建北大“城市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长聘教授、长江讲席教授刘刚以“产业生态与城市循环-低碳-绿色发展”为题,分享了有关城市发展与产业生态的观点。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长聘教授、长江讲席教授刘刚发言
刘刚认为,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之源,也是解决之本。实现城市循环、低碳和绿色发展,有赖于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全生命周期效率的提高。针对城市代谢及城市食物、交通和建筑等子系统的产业生态分析,他阐释了产业生态学的思维方法在实现循环经济、无废城市、资源安全、“双碳”目标和环境健康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作用。
民以食为天。刘刚指出,从生物系统角度来看,食物是城市发展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全球食物系统,包括食物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贡献了全球1/3左右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需要从提高生产技术、升级膳食结构、减少损失浪费等多方面入手,减少食物系统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交通关联着人们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出行质量,交通系统贡献了全国较大一部分碳排放。城市交通转型必须要既能满足交通出行的需求,也要尽可能降低人们对于汽车的依赖。然而20世纪90年代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城市规划通常围绕汽车出行展开,产生了现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刘刚表示,从全生命周期以及产业生态的角度,交通电动化和低碳化转型也有赖于电力清洁化尤其是风力、光伏等清洁能源发展,这些能源低碳设备都有10-20年不等的对应设计使用寿命,亟待未雨绸缪加强其寿终废弃物处理的政策、技术和管理规范研究。
城市发展伴随着大量建筑材料在城市中的使用和蓄积。刘刚认为,中国高速城市化带来大量水泥消费,同时带来严峻建筑垃圾管理和碳排放挑战。解决这些挑战,既需要从技术端降低单位生产的碳排放,也需要从消费端降低单位服务的材料消耗。例如,通过减量化设计和城市空间规划优化可以实现材料效率提高,通过改变商业模式等提高产品使用寿命也可以降低提供同等服务的材料需求。
“城市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它跟细胞和生命体一样,有生命周期,有新陈代谢,也有体重变化,这是产业生态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刘刚表示,产业生态通过刻画和理解资源在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当中的物理流动、蓄积和转化,已经成为支撑城市循环、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