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飞轮储能是新型储能方式之一,目前可以用在电力系统和风电以及新能源发电等领域,随着飞轮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适用市场也将会进一步扩大。以下是2023年飞轮储能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飞轮储能市场竞争格局

全球飞轮储能技术的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在飞轮技术基础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及制造]艺、飞轮储能产品产业化开发与市场运作等方面,美欧日均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研究飞轮储能技术较早同时,得益于DOE和NASA等机构的长期技术投入及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美国飞轮储能技术目前全球领先商业化应用也较为广泛,已发展出在飞轮储能各应用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及研发中心。

国内飞轮储能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正处于广泛实验,小型样机已经研制成功,已有多个示范项目出现,但现阶段我国飞轮储能应用并不广泛。

飞轮储能行业竞争格局提到,国内早期从事飞轮储能技术研发的单位有:北京飞轮储能(柔性)研究所、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目前,国内有公司开始运营从事飞轮储能系统的实际应用开发。相关企业包括华阳股份、泓慧国际能源、微控能源、国机重装、广大特材、苏交科、湘电股份等。

飞轮储能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飞轮储能因其具有安全、可靠性高、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技术驱动下,直接服务于“新基建”的大数据中心IDC、城际高速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的飞轮储能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双碳背景下,储能技术将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飞轮储能作为制造型能源,基于不同应用场景,将发挥高频次物理储能技术优势,结合其他储能技术彰显最优效果,促进能源行业面向安全、绿色、高效的创新和变革。

飞轮储能行业竞争格局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内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31.79GW,占中国储能装机规模的89.3%。而包含电化学储能、熔融盐储热、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在内的新型储能规模偏小,但增长较快,发展空间巨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的新型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仅为3.28GW。也就是说,未来5年,我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将有近10倍的增长空间。

总体看来,国内飞轮储能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全球飞轮储能技术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以及日本,其中美国市场占比份额最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