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英国《金融时报》6月28日文章,原题:为何利率上升可能再次引发代际冲突  对于年过30岁的英国青年一代而言,他们已在过去的10年内连续遭受了两次货币政策的打击。

这种打击主要来自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英国曾经奉行货币宽松政策的十年间,年轻人因为房价上涨而倍感压力,而其上一辈“已上车”的房主们的财富却不断累积。在经历了节衣缩食并大规模贷款买房后,年轻人遭遇了不断加息、贷款利率节节攀高的货币政策。根据财政研究所的数据,因为贷款利率的激增,公众的可支配收入下降 8.3%,其中30岁至39岁的人可能受到的打击最严重,下降了11%。

这会导致两个问题。首先,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影响力会下降。事实上,使用固定期限抵押贷款的客户多于使用浮动抵押贷款,从而对利率上升的效应形成了一定缓冲。但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人们可能开始认为这个紧缩周期是不公平的。因为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上涨的痛苦仅落在了更少数人的肩上——那些背负着房贷压力的大多数年轻人也会更容易受到劳动力市场低迷的影响,成为错失福利、蒙受损失的社会代表。相比之下,上一代没有房贷压力的人群却已经退休。

虽然已经退休的“婴儿潮一代”不一定真的如人们对他们的刻板印象那样生活优渥,不愁吃穿。但代际待遇的失衡和不公,依旧会让年青一代怨声载道。考虑到英国政府正身处通胀漩涡,无法靠补贴帮助年轻人解决问题,但政府可以并且应该考虑利用税收制度更广泛地分散经济降温带给人们的痛苦。否则,一代人的感知只剩下对政府的抱怨,认为他们在享有社会福利方面一无所得。(作者是莎拉·奥康纳,青桂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