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社区养老服务站托起幸福“夕阳红”

——贵阳贵安推进“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新闻观察之四


(资料图)

编者按:

从居住地步行15分钟,是否有足够的菜市场、阅读室或咖啡馆可供选择?日常穿行的街道,是否有树木可以遮荫?什么样的城市空间更具魅力,让我们愿意流连?

人与建筑,人与社区,人与市场,人与自然。每一关联,都指向“美好生活”这一热词。

2021年8月,贵阳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同年12月3日,贵阳市印发《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计划》明确提出,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立停车场、农超市场体系,推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实实在在地给市民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情。”

大大的城市里,有无数小小的生活圈。一年来,贵阳市“一圈两场三改”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在那些已被“圈住”和“改变”的生活里,我们感知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温度。

88岁的老人张齐近来总遇到些尴尬事。

买菜回来,进门换鞋时没站稳,瞬间摔坐在地。恰逢家人外出,身边又没个扶手,他费劲折腾半天都站起不来,无奈之下只好拨打邻居电话求助。

闹铃响起,是儿女设置的“吃药”提醒。倒杯热水,待放置温凉,老人忽然发现药盒空空,他不禁疑惑:这药,是吃了还是没吃?

“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张齐和老伴都是退休教师,家住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会泽社区。

今年11月底,会泽社区养老服务站完成基础装修,养老服务站社工开始上门收集老年居民需求。当被问及生活中有何难处时,老人摆摆手,“社区服务都很好。唯一的难处就是,我们老了。”

衰老的降临,让很多人意识到,看似可控的生活,或许在某天也会瞬间失控。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贵阳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30%,濒临联合国发布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即为深度老龄化”红线。

2021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养老呈现“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入住机构养老。

张齐显然属于90%。客厅一大面墙是书架,分门别类地放置着他多年来爱读的书籍。他喜欢独享生活空间与精神世界,也期待自己可以得到更专业化、人性化的养老服务。

贵阳市在打造“15分钟生活圈”行动中,就重点关注到这90%的居家养老群体。以观山湖区为例,截至目前,共有5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站正在建设。

与此同时,观山湖区民政局在辖区内3个乡镇及7个街道开展了养老服务情况调查,有过半的老年受访者表示,希望社区建立食堂,有偿提供三餐,甚至能为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安排科学合理的膳食。

“我们正探索‘老有所养’的最佳方式。”观山湖区民政局局长刘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社区养老服务站将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助托、助乐与上门探望的“七助一探”服务,“这也是我们对养老服务站运营维护的考核标准。”

其中,最易推进的为“助餐”与“助乐”。除了筹建食堂社区,养老服务站大都划分好棋牌室、阅览室、电脑室、保健室、放映厅等功能区,下一步购置好相关设施后,就可供老人们免费享用。

长岭街道上寨新苑社区的李女士对“助急”和“助医”服务比较期盼。李女士平日工作忙,87岁的父亲常独自在家。每当看到来电显示是“爸”的那一刻,她心就会紧起来,“最担心父亲摔倒无人管护,或是急性发病。”

而对于“助浴”服务,包括李女士父亲在内的大多数老人表示“那多不好意思”。

一位在贵州养老服务行业工作7年的护理人员说,经济条件好的老人会选择上门保洁、喂餐等服务,但从未有老人接受“助浴”。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会泽社区养老服务站负责人梁旭跟其团队强调,定期上门探望社区里的老人,就是不断建立信任的过程。要从陪老人聊天做起,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再试着为他们修剪指甲、整理头发。等到社工与老人们相处得跟亲人一样,或许未来某一天,会有老人主动提出“帮我洗个澡吧”。

本网记者:李思瑾 吴 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