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李勇 张桂林 周凯 周思宇
长江、嘉陵江在朝天门交汇,四座山脉纵贯全城,让重庆市形成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城市景观。近些年,重庆市立足山水禀赋,着力治理提升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风貌,使“山、水、城、桥”相互辉映的景观成为城市名片,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5月,重庆长江葛老溪段治理提升项目完工并向社会开放,距离此处不远的大渡口区大滨路片区居民,从此拥有了一座风景优美、可休闲游玩的滨江公园。
“虽然在家就能望见长江,但过去这处江岸是一片荒滩,想到江边但没路下去。公园修好后,不但环境美,还亲江近水。一到傍晚,来休闲的市民特别多,我经常带着孩子来公园草坪上露营。”居民黄秋丽说。
“长江葛老溪段岸线长3.3公里,一度生态脆弱、通达性差、产业落后。江滩植被杂乱,江边是水泥护岸挡墙,岸上又有码头和木材堆场。”葛老溪段治理提升项目设计师周镇涛告诉记者,通过拆除挡墙和码头、修复江岸生态、植入音乐元素等举措,经1年半的整治建设,这里变成了一个集运动健身、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滨江生态空间。
因水而兴、依山而建的重庆,沿长江、嘉陵江组团式发展,“两江四岸”是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区域。但因发展失序,码头工厂沿江密布、高楼道路挤占江岸、滨江滩涂杂乱无序等问题一度困扰着这座山水之城。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提升统筹处处长晏伟介绍,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2017年以来,重庆市梳理“两江四岸”生态环境、公共空间、历史人文、城市风貌等领域情况,开展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和市民“金点子”创意征集,制定“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以及跨江桥梁、嘉陵滨江生态长廊等专项提升方案,系统重塑山城江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
位于渝中区长江畔、1997年重庆直辖时建成的珊瑚公园,承载着许多市民的记忆。随着时间推移,公园设施陈旧、滨江不见江、缺少亲水步道,来玩的市民越来越少。
得益于“两江四岸”风貌治理提升,渝中区政府拆除公园围墙,突出“重庆直辖、新城变迁”文化主题,打造2万平方米“市民大草坪”,铺设健身环道串联公园和江岸。去年底,这座老公园以全新面貌开放后,便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优化调整“两江四岸”影响城市天际线、山脊线的建设项目22个;治理两江河道乱搭乱建、乱倒乱堆等行为2815起;取缔餐饮船舶90艘,清理货运码头28座……在减量、疏密、留白等一系列治理“组合拳”下,重庆“两江四岸”正呈现出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进嘉陵江畔的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这里展示着前沿低碳建筑技术,还有时尚的咖啡馆和工作室,充满科技范、文艺范。若不是高大的厂房兀立其间,很难想象这里是由废弃厂区改造而成。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树生说,由于原工厂搬迁,这个占地约45亩的老厂区闲置多年,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嘉陵江滨江风貌。“沙坪坝区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我们将厂房、锅炉房等原貌保留,改造成写字楼、院士楼、展厅等,目前入驻员工近千人。这样既整治了滨江环境、保留了城市记忆,同时还解决了企业办公场地问题、促进了产业发展,一举多得。”
突出江滩湿地保护、石刻科普的雅巴洞湿地公园,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建设运动场所的盘溪河入江口湿地公园……目前,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109公里岸线已累计启动治理提升项目26个,11个公共滨水空间建成开放,15个滨江贯通工程、延伸工程有序推进。“两江四岸”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正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助力添彩。 新华社重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