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油黄实际上是瓷器釉色名。

2、比“娇黄’略深,近似鸡油的黄色。

3、故称。


(资料图)

4、低温铁黄釉瓷器始于明初,永乐时即有黄釉绿彩品种。

5、黄釉烧昨最好的是明代弘治一朝,黄色如鸡油一般妖艳,习称为“娇黄”。

6、其釉面匀净,呈色稳定。

7、娇黄釉成化时已烧制成功,并有少量传世完整器。

8、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过成化黄釉碎片,外底面常见烧成后加刻的“甜”字。

9、清代黄釉都为皇家控制。

10、扩展资料:我国传统低温黄釉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为助熔剂的颜色釉。

11、从汉代开始历代多有烧造,但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均施于陶胎上,且色调多为黄褐色或深黄色。

12、明代景德镇生产的低温黄釉瓷器则为瓷胎上挂釉。

13、明代最早烧造的黄釉瓷器是宣德朝,宣德黄釉施釉厚,因而有橘皮纹状,到弘治时低温黄釉的生产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黄釉颜色较宣德、成化时鲜亮、娇嫩,如鸡油色。

14、故又有“鸡油黄”、“娇黄”之称。

15、因制作工艺是用浇釉法烧成,又名“浇黄”。

16、弘治黄釉多施于盘、碗上,圈足较宣德、成化矮,并且向底器收,胎釉交汇处往往有一丝较为浅淡的火石红,另外盘、碗底心多呈不规则的凹陷状,据冯先铭先生考证,弘治黄釉与后世仿品还有一个明显区别,那就是弘治黄釉六字款“治”字的三点水旁明显低于“台”字。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鸡油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