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医是自然现象抽提进而上升到哲学高度,既然是自然现象,既然有效,就一定有科学的内涵。”6月7日,在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主办的“文明的烛火——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探源系列论坛”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仝小林介绍了中医“象思维”,指出其在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在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广泛应用的可能。
仝小林认为,象思维是人类共有的思维方式,但是从古至今,用象思维形成理论并指导临床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还在不断丰富完善的只有中医药学科。因此,中医是一个仍然活在当代的中国古代科学,是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中华文明载体。研究中医的象思维,能为世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提供一把钥匙。
仝小林介绍,中医的象思维主要体现在运用望闻问切四诊为病人疾病画像当中。中医善于观象,取类比象,进而格物致知,验之临床;抽提理论,指导临床,是形而下和形而上反复循环上升的过程。“把自然之理转化为中医之理,其工具就是象思维,”通过阳光的作用与中医运用温阳药物相类比治疗抑郁、“苦酸制甜”食物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等例子,仝小林展示了中医“象思维”在实际运用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和治疗意义。
对于中医象思维在现代的发展,仝小林认为,过去中医对于疾病整个演变的动态判断并不显著,尤其慢性疾病没有办法观察。但结合当下科学技术,将通过象思维抽提出来的中医药理论,进行进一步科学验证,把经验变为能够用实验验证的东西。
目前,中医正在迎来非常好的历史发展机遇。仝小林指出当下中医发展的趋势是态靶辨证,其能够搭建起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桥梁。利用现代医学判断疗效的标准,搭建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桥梁,既能够调态,又能够打靶,给中医诊疗增加“武器”,将大大有利于提升中医治疗的效果。
对于中医为世界做出的中华文明贡献,仝小林认为中医行之有效,具有其科学内涵。只要找到恰当的研究方法,就有可能揭示其治病的原理。“既为现代科学所认同,又走出与现代科学不同的道路。”通过将中医象思维与世界先进医疗方法结合,不仅仅达到了实现中医科学价值的目的,更是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和加强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