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走进临泽县新华镇明泉村戈壁农业示范园,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温室大棚内,一株株蔬果苗生机勃勃,一垄垄黄瓜郁郁葱葱,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甜瓜挂满藤蔓,哈密瓜阵阵浓郁的甜香扑鼻而来,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穿梭在各个巷道中劳作的农民正在为农产品的上市做足准备工作,满脸笑意盈盈的他们见证了明泉村戈壁农业示范园发展的全过程。

“没想到,曾经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如今建造起了日光温室大棚,不仅带动了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还为我们村的脱贫户、留守妇女等群体提供了工作岗位,家门口就能工作,方便又省心。”正在移苗挑苗的明泉村村民吕永合说道。

吕永合所在的明泉村是一个移民村,境内土地沙化面积占村域面积45%,村集体可利用地不足,村地域经济发展严重受限。土地条件并不好,耕地也不富裕,农民群众增收一直是个难题。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怎样让群众增收致富?如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带着这样的疑问,新华镇开启了在荒滩戈壁上发展农业的新探索。按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聚集发展”的理念,新华镇结合地域特色,将荒漠戈壁与高效节水、有机质栽培等先进技术组合起来,大力发展戈壁农业,通过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在明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北侧投资建设戈壁农业示范园,实现“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荒滩戈壁摇身变成“金山银山”,成为该镇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型渠道。

“我们积极争取财政衔接乡村振兴项目补助资金920万元,引进山东寿光奔冉农业科技公司投资2620万元,共同打造明泉戈壁农业示范园。一期已建成高标准育苗中心1座、高标准日光温室10座、棉被双面大拱棚一座、冷库1座,目前以种苗培育、农产品展示、农业观光等为一体。二期规划占地197亩,建设高标准钢架棉被日光温室20座4万平方米。三期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建设蔬菜小拱棚、种植露地蔬菜600亩。”明泉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国介绍说,“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我们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新模式,成立了临泽县裕盛晟农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依托戈壁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开展育苗、小型工程承揽等业务,推行‘集体土地、设施农业资产入股+公司产业分红’模式,通过出租村集体土地、设施大棚,一期项目年收益达到45万元。”

戈壁生态农业发展好,不仅是温室建得好,更重要的是产品要种得好、效益好。示范园积极引进智慧化管理平台和移动操作平台,配备自动化蔬菜育苗设备,利用温度、湿度、气象、病虫害等智能监测平台,实现环境参数、降温通风、灌溉施肥自动化、精准化控制和营养液精准化配置。打造实验棚积极培育博格甜瓜、口感羊角蜜、金童玉女黄瓜等优质品种,提升产业效益,以效能大提升促进园区大发展。

“育苗中心今年3月份开始育苗,目前已经培育了辣椒、西红柿、甜瓜等幼苗两茬约950万株,并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进行售卖,主要销往甘州、高台、临泽等地,产业效益较好。”农业示范园生产部负责人刘明介绍说。

农民增收、集体增效、企业增富带动了产业振兴。今年来,新华镇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科学布局、定位高端”的基本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引导群众发展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通过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科技支撑等方式,依托当地农业生产特色,大力发展瓜果蔬菜育苗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着力推进工厂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育苗中心建设,推行“订单育苗”。同时,以党建引领为统领,坚持“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大力推进“产业一块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党组织牵头、公司化运营、群众参与的“抱团互助”发展模式,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助推农业转型提质增效,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切实把“戈壁农业”打造成群众增收的致富产业。

戈壁滩上日益繁茂的绿色幼苗,凝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壮大为产业发展的绿色银行。一座座戈壁温室大棚,已成为群众的“菜篮子”“钱袋子”,成了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通讯员宋靖雯图/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