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可持续,要发挥多层面积极因素,在生物技术、装备技术、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方面发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菜果鱼等重要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成效显著,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高。
未来,在确保农产品总量平衡,特别是水稻、小麦生产供给综合能力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可持续,还需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土地产出效率、农业资源综合配置效率和农业竞争力。
发挥多层面积极因素,促使农业科技进步是重要选择。顺应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趋势,以及中国国情农情和农业资源禀赋,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现代农业多元化的特征,农业科技进步的着眼点有必要放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生物技术。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快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性利用,加强生物与产业化,提升土地产出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释放巨大的增产潜力。
其二,装备技术。多元化农业机械装备的广泛应用,可以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机械化中,降低损耗,保障农产品的总量安全。要从农机制造业抓起,在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应用方面有所作为,使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研发应用走上新台阶。
其三,数字技术。要瞄准发展智慧农业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农业生产经营、物流运输、加工增值、乡村功能释放方面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要提高数字技术在农林牧渔各产业、从种到收各环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应用程度,提升其对产业发展的渗透率,使数字技术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其四,绿色技术。要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文章,充分释放农业产品贡献、文化传承、生态维护多重功能。与此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最大化减少农业排放,使农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使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2年08月04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