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三角一体化四年“成绩单”公布,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成绩单’数据来看,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强劲活跃增长极建设成效显著,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大幅提升。”

2022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四年,朝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直在加速。


(资料图片)

“成绩单”显示,四年来,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在全国占比达到24.1%,进出口总额达14.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国的36.1%,比2018年增长了27.7%。

四年中,沪苏浙皖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为实现“一体化”,长三角地区打破行政界限约束,“数字长三角”“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提速,推出一网通办、一码通行、一卡通用、医保异地结算等;为实现“高质量”,长三角地区激发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地理位置集中、跨行业的开发者联盟模式和行业集中、跨区域的产业链联盟模式等。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表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执委会特别注意借鉴国际经验,“我们做过很多国际案例的分析,包括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等,还参考过世界银行发布的《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中提及,一体化的所有手段包括统一的制度,连通的基础设施,有针对性的干预。张忠伟指出,这些国际经验在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19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特别强调增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其中也包含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切入口和着力点。

四年间,长三角一体化瞄准“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在打造“全国发展强劲的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上积极探索。

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典型区域,长三角的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不断增强。“成绩单”显示,2021年5月,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2021年沪苏浙皖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3.1万亿元,占全国自贸试验区的46.2%,实际使用外资总计1042.6亿元,占全国自贸试验区的48.9%。

长三角区域内,随着虹桥商务区变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虹桥已从“上海的虹桥”变成了“长三角的虹桥”“中国的虹桥”乃至“世界的虹桥”。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发展有两个关键词:流动经济和合作经济。虹桥从一个交通中心扩展成为人流、信息流、资本流、技术流、物质流等多流融合的国际开放交流互动新平台;它也创造了“总部+生产基地”新虹桥模式,实现了虹桥总部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生产基地的高效连接,推动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互利合作。

张学良表示,朝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长三角一体化仍有不少发展空间。面对城市群内部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与其他区域国家战略联动水平仍不够紧密,与世界先发城市群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等挑战,建议长三角区域坚持共建共享,探索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新路径,坚持内外联动,构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协同新格局,坚持协同创新,汇聚世界级城市群加速建设新动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