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近年来,网上网下不时冒头的一些所谓“神医”“神药”广告,不仅损害中医药形象、扰乱医疗秩序,更对老百姓的“钱袋子”乃至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普通人未经专业教育训练,要理解把握中医理论和方法的确存在一定难度,这就为个别人打着中医旗号行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面对棘手的疑难杂症,虚假中医药广告往往利用患者“病急乱投医”的迫切心理,大肆标榜所谓神奇功效,甚至宣传“包治百病”,结果患者损失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救命钱”,更可能因为贻误病情而危及自身健康。
遏制虚假中医药广告,关键在于提高违法成本、斩断利益链条。从制度层面来看,此类广告相关行为早已有广告法、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为其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也设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然而,仍有人受暴利驱动铤而走险,甚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等群体之间形成心照不宣的利益链条,不断翻新花样、大打“擦边球”来规避监管。“徒法不足以自行”,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整治此类广告乱象,查处了一些典型、重大案件,起到了较大的震慑作用。进一步铲除其生存土壤,既需要通过精准严格的广告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更需要持续有力的监管查处,大幅提高违法成本。一旦无利可图,虚假中医药广告自然就会退场。
打击虚假中医药广告,要注重维护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当前各地正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其中就发现不少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违法广告行为。老年人群体医疗保健需求较大、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又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自然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唐僧肉”。比如有的夸大包装,打着所谓“专家”“权威”的旗号骗取老年人的信任;有的混淆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概念,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也有的以所谓“古法”“高科技”等为噱头,以失实宣传让不明就里的老年人为其埋单……对这些打老年人主意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从严惩治,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实现有效治理,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在监管层面,虚假中医药广告涉及多个环节、多个平台,需要加强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在每一个环节都力争堵住漏洞,不让虚假中医药广告走到直面消费者的最后一步。对于普法宣传来说,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宣传手段,指导群众甄别虚假中医药广告,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安全防范意识,让虚假中医药广告在社会上无处藏身、“人人喊打”。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1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