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远山,互联网时评人士
近年来,师风师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但据《半月谈》报道,涉及教师的不实举报、污名化、刻意炒作内容也有增加趋势,让一些老师无辜陷入舆论漩涡,对教师工作、教育事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2000年5月,新浪微博网民“@小岛里的大海”发布多条微博,反映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一年级五班教师体罚学生致孩子吐血、威胁家长、收受贿赂以及学校不予处理等问题,相关话题网民阅读量短短几天内超过2亿。后警方调查通报发现,“@小岛里的大海”在微博发布情况均为编造的谎言。这一事件引发网民要求治理网络炒作、教师群体污名化的呼吁。
针对此类现象,共青团中央官微也指出,要警惕谣言背后的流量生意,蹭热度挑起对立,借舆论贩卖焦虑,“营销号”敢编,“媒体号”敢用,先造谣再辟谣,流量热度吃到饱,伤害的却是包括广大青少年在内的公众情感,败坏的是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资料图)
对此,共青团中央官微列举了当前微博热搜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比如,不少标题和内容都很“出位”的消息迅速传播,甚至被热搜做成专题,进一步吸引公众眼球。如“19岁女孩第一天相亲第三天就结婚”,登上微博热搜后,获得了数百万阅读量,结果很快出现反转,当事人承认此事纯属炒作;另一起“女子惊叹邻居为生二字连生7女”事件,登上热搜后,阅读量高达8000余万,后续该女子也承认此事为自己编造。在微博热搜上,此类炒作、虚构甚至歪曲事实的事件不胜枚举。
共青团中央认为,自媒体自导自演式造谣令人深恶痛绝。当然,对于此类为了追求流量、不惜采用各种方式造假的行为,公众理应谴责。然而,如果进一步深究自媒体此类造假行为的背后,如果不是微博热搜这只“无形的手”,屡屡让此类未经证实的消息登上热搜,瞬间获得巨大流量,也让其他自媒体禁不住诱惑而纷纷效仿,何以会出现如此泛滥的现象?
近年来微博一度留给公众的第一印象是成为明星八卦新闻的集散地,尤其是每次明星有重要“消息”公布,都会造成微博因点击率集中爆发而引发的宕机事故。日常的微博热搜,也大多以明星新闻为主。
但随着部分粉丝的非理性行为,不仅有损其他被卷入其中的当事人权益,也让微博内容生态陷入逐渐低龄化、非理性化的风险之中,不仅会造成其他用户的反感乃至抵制,也容易引发主管部门处理、品牌整体形象受损等问题。
就此,微博此前对饭圈文化动手规范。但由此也会造成相关流量的下降。或许是为了弥补这部分损失,微博热搜对于部分社会性事件,开始采取类似饭圈的经营模式,在题材的选取上,“人咬X不是新闻,X咬人才是新闻”,越离奇越好;内容描述上“语不惊人死不休”,哪怕很多内容稍加辨识,就会发现其中违反常识之处;为了最大限度获取公众关注,对某些人为制造焦虑、恐慌乃至性别对立、贫富对立的话题也大开方便之门,助其屡屡登上热搜。
表面看来,这是一场自媒体和平台的双赢,自媒体不断制造所谓“爆款”内容,从小号迈向KOL,平台收割用户注意力和流量,保持热搜热度不减。然而,将热搜异化为“饭圈模式”,却严重损害了公众权益。公众的信任和情感,不断被此类虚假信息所消耗,而每次事实反转,都会让当初深信不疑的公众产生被欺骗和羞辱之感。
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国内重要的网络舆论平台,热搜“饭圈化”会导致内容生态劣币驱逐良币,反向鼓励此类近乎零成本的不实消息持续“生产”,而展现真善美、引导正向社会价值观的新闻却被淹没其中。
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介绍了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专项行动将聚焦“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等9方面问题开展整治,明确提出要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全面清理违规采编、违规转载、炮制虚假新闻等典型扰乱网络传播秩序信息。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也是管网治网的重要目标。对于微博热搜异化为“饭圈模式”所导致的种种乱象,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而平台本身也要清醒认识到,不能将流量至上的“饭圈模式”置于底线责任之上,否则将面临有关部门从严处理、公众主流对此用脚投票的双向危机,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