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大运村健身中心。人民网 罗昱摄


(相关资料图)

今天没去看比赛,下午直接去大运村了。之前有同事去过,回来跟我说里面“安逸得很”,可以交朋友,可以换礼物,晚上还有文化活动,惬意!

大运村位于成都大学,来之前同事就跟我说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里面道路纵横交错,而且区域分散,只能选几个人气比较高且有权限进的地方看看;好消息是“村子”里有足够的接驳车,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离自己近的站点上车去其他目的地。

在“村子”里,虽然带着任务,但总的来说,比前几天跑场馆报道比赛轻松多了。下午协助同事拍了运动员健身小技巧,就开始到处打卡。人气最旺的是健身中心,各种器械齐全,来到这里你会感到浓浓的荷尔蒙气息——撸铁的、骑车的、跑步的,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信仰的运动员在此挥汗如雨。面对镜头,他们也不怯生,反而会稍稍调整自己的表情、着装,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户外的篮球场,一帮法国代表团的运动员在这里打3对3,球技不算好,但热情很高。田径场上,有运动员拉体能、练冲刺、做拉伸。夕阳下,呈现的是一幅生生不息的画卷。

傍晚在互动体验中心的文化交流活动,人气最高的是皮影戏,“活动已满员”的牌子早早竖在了门口。趁着“歪果仁”流量高峰,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任务:让他们模仿成都话。大运会有很多运动员都来自非英语国家,好在大多数都能用英语交流,给我降低了难度,但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有趣的插曲——

先是在文创店遇到两位法国代表团成员,本来想教他们说中文,可问题是他们都不怎么会英语,我也不会法语,只能无奈放弃这个打算。不过他们用肢体语言告诉我希望交换证件带上的徽章,于是我在大运村里的第一笔也是唯一一笔“换PIN”交易就这么完成了。或许是他们看我穿着球衣,临走时就说了一个名字——基利安·姆巴佩,我立刻兴奋地回应了。这可能是我们彼此唯一能听懂的词语,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体育,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总有一个项目,总有一个名字,能让人共情。

还有件事儿更有趣,一位阿尔及利亚选手给大家出了道“听力题”,而且还许久没解出来。

在媒体中心听同期的时候,我们死活听不出她说自己是来自哪个国家。听发音像是“Mageria”,可说是马来西亚吧,第二个音节发音明显不对;说是尼日利亚吧,第一个字母发音也不可能是“N”。我们和媒体中心的志愿者一起,用了专业的翻译机,都没翻出来,又开始看视频分析她的着装风格,还是无果。当我和同事商量把这段剪掉时,我不知哪儿来的灵感——“from”和“Algeria”连读,不就能念成“Ma”吗?我们随即通过视频里这名运动员证件上的国家简称进行了确认,bingo,答案正确!大家都感叹,也许是最近忙晕了,竟然被这个“卡”住了。

通过今天的交流,看得出选手们真的很喜欢这座城市,有位斯洛文尼亚选手甚至还拿成都和自己的家乡做对比,说这里的人多么热情,这里市中心多么美丽,美食多么好吃,“Anyway,it"s a new world!”

其实这些运动员在这儿也待不了多久了,匈牙利选手Panka Dulcinea说:“看了大熊猫,但还没去尝试火锅,这真是一座令人兴奋的城市。但我们在这儿只剩几天了,很舍不得。”其实我也一样,最初对大运会无感,现在眼看进入闭幕倒计时了,还真有点不舍,因为青春的气息太美好了,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氛围也太美好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