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松花江北岸(以下简称江北)滩涂还是一片荒芜;而今,这里建起一片现代化科技新城——哈尔滨新区,其被誉为龙江版“新浦东”。
“十年间,江北的变化令人惊叹。”作为首批入驻哈尔滨新区的企业代表,安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贾大雷感慨道,“这里的设施完备了、交通顺畅了、生活便利了……曾经的一片荒地奇迹般地变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展示出蓬勃向上的朝气。”
(相关资料图)
打造科技创新“发动机”、经济发展“火车头”
2010年3月22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项目在江北开工。时任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在开工仪式上的讲话中描绘了这里的未来:把这里打造成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建设成东北亚地区科技创新创业的核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龙头和样板……
至今,原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现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焊所)所长何实仍记得,自己在动工仪式上的发言内容。
“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未融的积雪,项目正式开工……”何实回忆道,“当时,栗战书省长还说我讲得好。”
当日,哈焊所、原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现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电所)等首批入驻单位与项目同日开工奠基。
“我们所原来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111号,当时的基础设施是按照20世纪50年代的结构建造的,建筑主体大多是办公楼,科技产业在那里施展不开。”何实回忆道。
2012年10月,历经两年建设,哈焊所正式全面入驻。“搬迁后,我们整体业绩连续上升。搬迁前,我们年销售收入约为1.5亿元;2021年,我们年销售收入已超15亿元。”何实说。
“搬过来后,我们的占地面积扩大了4倍、建筑面积扩大了7倍。”何实进一步表示,“搬迁带来的变化,不只是简单的物理放大,而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们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迸发式增长。”
“高新、高端、高智”不断汇聚
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富集,大院大所大学拥有很多科技成果,但曾经受制于松花江南岸老城区拥挤的空间限制,产业化难以“施展拳脚”。而在还是一片空白的江北打造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新城,既可为成果转化开拓广阔空间,又能发挥科技对地方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
2012年11月12日,作为首批入驻的科研院所——哈电所正式整体入驻。
“入驻前,我们所每年收入也就五六千万元,入驻第二年就实现了收入过亿,然后很快年收入就达到3亿元。这些年,我们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变强了。”哈电所所长张明远表示。
自身变大变强的同时,哈电所还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搬过来后,依托新建的科研平台,我们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检测、标准、工艺等方面的科技服务。仅哈尔滨市,我们就服务过超100家企业。”张明远介绍道。
经过多年发展,哈尔滨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哈尔滨万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及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加速形成。
“如今,哈尔滨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起到了很好的牵引作用。”张明远总结道。
经过几年建设,来自全国的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驻,“高新、高端、高智”不断汇聚,江北成了科技资源富集的“黄金地带”。
目前,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哈尔滨新区拥有23所高校和20余万名大学生,集聚各类技术成果转化和研发机构197家、孵化器53个、在孵企业2654家,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孵化经济群。
未来,哈尔滨新区有望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最具特色的对外开放平台、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最具优势的转型发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