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林红)8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召开重庆银行业保险业2023年上半年数据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市银行业保险业行业运行平稳健康,主要金融指标稳中向好。

上半年末重庆银行业总资产7.41万亿元

资产规模稳步提升,上半年末,全市银行业总资产7.41万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去年末提升1.9个百分点;保险业总资产2809.2亿元,同比增长8.5%。


(相关资料图)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各项贷款余额5.50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支持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上半年新增各项贷款3291.4亿元,新增贷款近四成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前期受影响较重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3.7%和10.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投向民营经济的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制造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均突破5000亿元。

资产质量整体较好,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10%,较去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银行业拨备覆盖率248.8%,较去年末提升48.2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资源整体较为充足。

保费收入增速回升,上半年,全市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10.5亿元,同比增长9.4%,人寿保险、责任保险和农业保险等与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险种分别同比增长14.0%、20.9%和31.2%。保险业赔付支出209.6亿元,同比增长18.3%。

险资入渝取得新突破,中保投资公司来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计划累计投资规模约500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全国险资入渝余额超过4900亿元,居西部第2位。

上半年重庆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超七千亿元

上半年,重庆加快各类金融政策资源在渝落地,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金融政策支撑加快落地扩面。重庆推动30家银行保险机构总行(司)出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专项政策49件次,10余位银行保险机构董事长、行长来渝签约金额高达3.15万亿元。

机构体系布局加快健全完善。重庆设立170多个绿色金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特色分支机构,争取总行(司)在渝落户30多个数据中心、灾备中心、远程银行中心、中新金融服务中心、理赔中心等区域性功能性中心,其中21个具有辐射、服务全国功能。

资金要素配置加快提质增效。上半年,进出口银行、交通银行、太保集团、恒丰银行、中保投等总行(司)与重庆市签署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将提供不少于9500亿元的投融资支持;国开行、农行等7家总行与重庆市签署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将提供不少于3000亿元投融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重庆银行业保险业给予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授信金额7673.73亿元,实现贷款投放659.1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73.70亿元,为川渝合力共建基础设施网络、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提供投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以重大项目落实重大战略、推进川渝共建。

上半年重庆人身险机构赔付支出109.8亿元

上半年,重庆人身险机构的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截至2023年6月末,重庆人身险机构期末保额达25.44万亿元,有效保单件数3644.55万件,件均保额69.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万元。其中,健康险件均保额高达120.7万元。

1-6月,重庆人身险机构赔付支出10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3%,高于当期人身险机构保费增速25.5个百分点。其中,赔款支出和医疗给付支出合计36.6亿元,占赔付支出的33.4%。

在推动城市定制型普惠医疗保险“重庆渝快保”提质扩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保障需求方面,“重庆渝快保”项目在2022年投保人数达到459.6万人的基础上,2023年进一步扩大至620.1万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项目已累计赔付72万人次,赔付金额8.9亿元,其中个人最高赔付74.9万元,单笔最高赔付66.6万元,个人医疗费负担最高降幅80%,有效减轻市民看病就医经济负担。

在持续推进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方面,重庆实现38个区县城镇职工全覆盖。全市长护险参保人超800万,累计支付待遇享受1.79亿元。医保费用全覆盖。资金筹集通过医保基金划扣、医保个人账户按比例代扣缴,不增加群众额外缴费负担。失能老人月均护理费用1200-1500元。支持居家个人护理、居家上门护理、机构集中护理三种护理服务形式,满足多样化护理需求。

在持续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方面,重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中“新市民”占比75%,为全国第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