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甘肃网5月19日讯(本网记者陈汐实习记者冯秀芳)5月19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检行合力共护多彩甘肃”新闻发布会,对甘肃省生态保护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进行发布。

据悉,2017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加强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在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的协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监督效果。刑事检察方面,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批准逮捕92人,提起公诉338件531人;以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批准逮捕6人,提起公诉232件307人。公益诉讼检察方面,共立案822件,发出检察建议413件,提起公益诉讼345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7件,民事公益诉讼59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69件,所办案件既包括国家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等。

甘肃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甘肃加大对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办案力度。酒泉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涉及雪豹、金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鹅喉羚、红隼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陇南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涉及金丝猴、麋鹿、麂子等野生动物;林区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涉及野生牦牛、藏野驴、西藏山溪鲵、红豆杉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要严厉打击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监管能力。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波介绍,野生动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省检察院将提升监督能力,深入组织学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野生动植物辨识能力和法律意识,形成了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把办案作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有力抓手,以检察全方位监督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甘肃省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目前,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经调整优化后,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大类构成,共计158个,总面积为990.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3.27%。甘肃省不断探索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提升监测能力和手段,强化执法监督。据监测显示,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循环能力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保护区内75.36万公顷林地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75.27万公顷草原生态稳定性不断增强,5.21万公顷水域面积更加稳定,旗舰物种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上升。

自2017年以来,全省共60多个地区启动开展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11个地区获得生态环境部命名。今年,研究出台了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评选规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建工作体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动省级创建工作,鼓励全省各地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文玺表示,今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新要求,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监督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要加强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试点工作,全面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筑牢保护底线和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要推动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坚实保障。要开展甘肃省生态状况遥感调查评估工作,掌握生态系统状况基础信息,评估生态状况及其变化。要建设区域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