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盛夏时节,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蔡旗镇官沟村露地韭苔迎来丰收季,绿油油的田地里,韭苔随风飘摆,“鲜”香扑鼻,菜农们抢抓晴天好天气加紧采收,经过择叶、分拣、装箱,订单销往上海、北京等地,“小韭苔”做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韭苔是一种多收产业,春割韭菜,夏抽韭苔,冬采韭黄,效益十分可观。现在每天采摘的韭苔不愁卖,到点就有人来收,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官沟村村民李明说,韭苔耐寒耐热、耐储好运,生长快、抽苔早,可“四季生产、周年供应、一田多收”,能有效补齐产业链,填满“空窗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韭苔产业是蔡旗镇官沟村群众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的增收致富新路径。按照“专业合作社(园区)+基地(农户)+露地蔬菜”的总体思路,官沟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以集中连片种植为主,进行精准选地、精准投入、精准管理,韭苔产业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赢销”,形成了比较清晰、完整的产业链条,呈现迅速发展之势,成为官沟村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

今年,蔡旗镇积极探索创新韭苔栽培技术,邀请县、乡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为农户推荐新品种、推广技术,及时调整管理方案,加快韭苔基地提档升级,促进农民丰产增收。“我们引进了‘黄金韭’‘富韭黄冠’等4个新品种,采用仿自然生态的种植模式,通过合理利用空气、水、光等资源,保证韭苔生长环境的适宜性,全面提升韭苔的产量和品质。”官沟村党支部书记朱庆介绍说。

同时,根据灾害性天气和蔬菜市场淡旺季的客观要求,蔡旗镇引进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营联合、改组改造嫁接现有专业合作社,完善蔬菜基地产、贮、冷藏、加工产业链建设,提高灾害性天气和淡旺季蔬菜供应水平。并对现有基地全面实施土壤改良、道路硬化、排水和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改造,建立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系统,提高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及自主可控能力,有效避免市场价格疲软时“优品贱卖”情况。

目前,官沟村韭苔种植面积达500亩,因色泽正、口感好、品质佳,倍受消费者青睐,韭苔年产值达600万元。“我们将通过构建‘1+N’产业村(园区)种植结构调整及增收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发展韭苔种植产业,形成‘示范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片’的发展格局,推动韭苔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使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朱庆说。

通讯员 马爱彬 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