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甘肃网8月11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张兰琴实习生刘家彤)婉转的花儿、传神的皮影、奔放的锅庄,和着悠远的裕固族民歌,配上气势十足的兰州太平鼓,让10日下午在兰州皋兰县举行的“风从陇上来”甘肃非遗雅集(立秋)活动充分展现了甘肃非遗的非凡魅力。

活动由甘肃省审计厅文化旅游审计局、甘肃省文旅厅财务处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开展,旨在展示近年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成果,让党员干部在体验中了解非遗,传承非遗,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浓厚氛围。

在位于皋兰县的兰州太平鼓教育保护实践基地,党员干部欣赏了由国家级非遗项目花儿的传承人罗杰、苟喜霞演唱的《河州三令》、环县道情皮影戏剧团表演的皮影《长寿山》、兰州太平鼓教育实践团队表演的《鼓舞太平》、甘肃省民族歌舞团表演的藏族舞蹈《盛世锅庄》,以及非遗传承人叶尔泰、帕丽达表演的哈萨克族阿伊特斯、萨尔组合演唱的裕固族传统民歌《尧熬尔啦》、艾克森讷组合演唱的裕固族传统民歌《萨娜玛珂》。

除了好听、好看的非遗展演,活动还设置了非遗研学体验,特邀党员干部还参与击打兰州太平鼓和剪纸,在实践中体验非遗传承。

对此,兰州非遗文化研学实践基地、兰州太平鼓教育保护实践基地负责人魏怀东表示,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也让基地的研学体验更上一个台阶。接下来将在非遗和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上精耕细作,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

在之后举行的座谈会上,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刘卫华向与会者简要介绍了目前省非遗保护中心在保护和传承甘肃非遗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和目前我省很多非遗传承人存在的一些困境。他倡议通过全民参与、全民体验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从而保护和传承非遗,也让更多甘肃省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大众。

“今年以来我们探索开展了党建与非遗相结合的新模式,就像今天让各单位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参与体验非遗项目,也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更多人喜欢非遗,进而传承和保护非遗。”刘卫华说。

在他看来,此次开展的非遗雅集(立秋)活动也是一次“种草”行动,希望更多甘肃人,以及外地游客能看到更多甘肃非遗,从而爱上甘肃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下一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对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六届敦煌文博会上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通过2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做好国庆假期来临前的“非遗进景区”活动筹备工作,通过非遗“欢乐购”购买非遗扶贫工坊的产品,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非遗巡游”“非遗美食汇”“品非遗”,在非遗和旅游的融合中,既带动旅游发展,也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遗在时代中闪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