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地方两会时间”。
2023年1月10日,南京市召开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部署新一年经济工作安排。结合已公布的多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综合看,投资作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获得重点着墨。记者进一步梳理统计发现,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设定普遍高于GDP增速目标,“基建驱动、制造升级”的投资格局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前提下面临新的变化,制造业迭代升级的需求高涨。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较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首要任务是稳增长。会议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等方面进行部署。
“当前来看,以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为切入点,适合‘稳经济’需求。”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以推动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和拉动内需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着力点。
为此,多地将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期目标设定在较高水平,高于所在地区的GDP预期增长目标的城市更不在少数。
例如,郑州市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包括,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淮安市设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的目标;芜湖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长沙市明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设定在地区GDP增速之上主要在于稳投资,一方面,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可持续性,继续发挥重大项目投资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在外需减弱的预期下,扩大有效投资仍是稳增长关键抓手,也能发挥优化供给体系的关键作用。”
制造业迭代升级需求愈加强烈
从各地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来看,2023年延续了“基建驱动、制造升级”的格局,并且对制造业迭代升级的需求愈加强烈。
例如,长沙市围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提质升级“1+2+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新能源、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福州市则提出,增加制造业投资,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长春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在2023年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0户、“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00户。
唐川认为,我国在2022年全面建立起高效、多维的资金支持体系,比如专项债加码、政策性与开发性资金支持等,支持“基建驱动”全面落实。但综合来看,基建带动力并非完全内生。因此,尽快落实制造业转型升级,用更合理的成本结构推进制造业企业提升内生动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才是更具长远性的目标。
针对如何进一步纵深推进有效投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建议,接下来的重点是在市场预期改善过程中,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这是确保财政可持续性,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所在。预计2023年各类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降低门槛,不排除一些地方会拿出一些收益前景比较明朗的项目,吸引民间资本投入。
“地方政府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无疑将会发挥极为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唐川认为,同时,要想实现经济体系均衡、健康发展,也不可忽视民间资本的参与。未来地方扩大投资的重点可放在对民营企业的切实帮扶上。比如,可以将政府投资和民企扶持联动,即针对基础设施等项目招标,可采用更为灵活、有包容性的资质审核模式,加强其获得感,进而从心态和财务两方面形成“稳民间投资”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