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五一假期不少酒店价格猛涨,人们想出了一个硬核招数“交换旅游”,两个不同城市的人结成对,你来我家,我去你家,互相提供免费住处,还可以帮助对方做旅行规划、介绍本地风景、小吃等等,主打的就是一个信任。据了解,对于这种新颖的互助旅游方式,有社交媒体发布的投票结果显示,约有62%的人认为交换旅游“不靠谱”,仅30%的人认为“可以试试”,大部分的担忧集中在安全性上。
据介绍,“交换旅游”模式并非今日新起,这一互助模式发端于国外,不同地方的人彼此交换各自住房,提供所需帮助,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约定日期同时交换;另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还有一种“沙发客”互助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沙发客免费到本地居民家住宿,未来对方如有需要到自己所在城市,也提供同样的服务。然而,此类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却始终限于小众范围,并没有成为大多数游客的选择。
“交换旅游”能够让游客节省住宿等成本,同时也能借此结识新的朋友,可以视为“旅游+社交”结合。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双方此前并不认识和了解,所谓的信任基础,往往来自于人性本善的朴素情感,以及临时查验一些凭证如身份证等。
这种模式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交换资源的不对等。比如参与“交换旅游”的一方家中住宿条件较好,如果对方提供的是相对简陋的出租屋单间,是否能接受?而更大的隐忧在于,由于陌生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充分了解其人品、作风等,可能会出现隐私泄露、财产被损坏等风险。一旦出现纠纷乃至遇到风险,这种私人之间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应,未来是否可以据此进行维权,也面临未知数。
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参与双方应多一个心眼,将双方微信、语音沟通内容加以留存,对自己及对方房屋状况拍照,或在事先纸面合同里加入相应条款,以便于后续维权事宜。
还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旅游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交换旅游”等无偿交换关系双方的权责边界该如何划分,尚存在盲区。也因此,“交换旅游”出现问题纠纷,一般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维权。未来,如果能根据这一新兴模式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管理规定,相信会有助于“交换旅游”模式的有序发展。此外,为了更好解决纠纷,还可探索相关商业保险模式,解决双方的后顾之忧。
从现阶段而言,“交换旅游”不太可能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模式,但基于年轻人喜好尝鲜、节约出行费用等需求,这一市场仍有开拓空间,需要有关法律、配套商业保障服务等方面同步发展,最大程度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让“交换旅游”双方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原题为《主打信任的交换旅游,如何更安全靠谱?》 作者 毕舸 来源 红星新闻)
统筹:王攀 编辑:陈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