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老街有一个“刘菊发廊”,店老板是夫妻档。这家门面不起眼的理发店在老街上已经营了23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服务老街居民,夫妻俩坚持20年不涨价,理发只收2元。直至2019年理发店遭遇一场大火损失严重,夫妻俩才不得已把理发价格调至5元。

刘菊为老人理发。杨宝岭 陈源浩 摄

昨天上午9点,记者在居民的指引下,找到了这家店铺。店铺中,刘菊正为一位老太剪头发,还有数名顾客坐在椅子上等待。“今天我家老周出门办事了,店里就我一个忙,大家稍安勿躁。”刘菊一边忙碌,一边打着招呼。

上午10点,刘菊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息。今年52岁的她告诉记者,她的祖辈就从事理发,上世纪90年代,她曾在上海浦东的一个弄堂里开了一家理发店,而丈夫周祥国则买了一辆车,在上海搞运输。

然而,23年前,周祥国年迈的老母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时值大女儿正上初中,家中没有人照应也不行,思来想去,夫妻二人回到了江都,开起了一家理发店。“我们的服务对象均是老城区居民,他们普遍收入都不高。因此我们便把理发价格定在2元。”刘菊说,房子是自家的,师傅是自家的,除了水电,几乎没有成本。此外,都是乡里乡亲的,她和丈夫就想着凭自己的手艺去服务他们,没必要定太高的价格。

2元的价格一直持续了20年,直至2019年。当年5月份,邻居家的一场火,殃及到夫妻俩的理发店。店面的屋顶全部被烧掉,只剩下躯壳。为修缮房屋,夫妻二人前后花了8万元。 “我们本就是小本经营,一次性掏出这么多钱,再坚持2元的价格,面对物价上涨,实在有点支撑不住了。”刘菊坦言,无奈之下,她和丈夫打破了20年来坚守的“规矩”,将理发价格调至5元。 尽管如此,周边的邻居都说5元的价格在江都还是算最便宜的。

银发老人免费理发券。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老人剪完头发后,并没有付钱,而是递给刘菊一张抵用券。原来,“刘菊发廊”除了数年如一日的低价服务外,他们还与当地禹王宫社区合作,向社区空巢老人、耄耋老人发放免费服务卡。

一把小剪刀、几张理发椅,一间小门面、一副热心肠。据禹王宫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该社区定点的首家“爱心理发驿站”,“刘菊发廊”还不定期向社工和志愿者免费传授理发技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推动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项目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通讯员 李真胜 记者 杨宝岭 陈源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