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共同编制的《依托智慧服务共创新型智慧城市——2022智慧城市白皮书》正式发布。自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已走过了十年。一方面,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内涵也随着建设实践的深入而更加丰富。

方便百姓生活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有专家这样概括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从重大工程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共享。


(资料图)

北京冬奥会期间,基于车联网、全域路况感知、“5G+北斗”高精定位等技术,无人车接驳、无人车参与火炬接力、无人清扫等,让中外运动员们耳目一新;防疫期间,物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也在方舱医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除了这些局部环境中的应用,更大范围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在多地推进。例如,在交通领域,北京市推出了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市民合理选择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提供高品质、精细化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智慧城市就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形成互动新生态

“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数据。以数据为中心,智慧城市包括大连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和大安全等五大技术,分别对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分析、应用,并保障数据安全。”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夏俊杰说。

从2012年开展智慧城市试点起,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有10年。在此期间,中国智慧城市数量连年攀升、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也从起步阶段逐渐进入“深水区”。《依托智慧服务共创新型智慧城市——2022智慧城市白皮书》指出,中国智慧城市未来将进行三项改变,在治理思路方面,从“城市数字化”变为“数字化城市”;在阶段重点方面,从“建设智慧城市”转为“运营智慧城市”;在互动形式方面,从“人与人的联结”升级为“万物互联”。

专家认为,未来,智慧城市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将形成互动新生态,智慧城市的交互性将迈上新台阶。在智慧城市技术不断革新的同时,针对科技设备和数字空间的设计、运营、维护、培训、管理等全流程服务将成为重点。

“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智慧,最核心的还是老百姓。”夏俊杰说,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更好地感知这个城市,让大家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