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截至4月9日,已有24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22年年报。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上市银行盈利水平保持稳健,资产质量持续向好,2023年有望更加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盈利增速水平回归常态化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六家大型银行年报显示,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9%、7.45%、5.02%、7.06%、5.22%、11.89%。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5.08%、25.26%、10.52%。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实现20%以上的高增长,张家港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9.00%、25.39%、26.65%。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上市银行净利润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增速水平回归常态化。其中,利息收入方面,在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恢复的基础上,上市银行通过“以量补价”保证了收入水平稳步提升。非利息收入方面,受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调整的影响,增长面临一定压力。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上市公司年报研究中心主任叶小杰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上市银行2022年营业收入与利润整体保持稳定,但不同银行间分化明显。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虽然银行业的业绩保持相对稳定,但利润增速同比趋缓。不同银行之间的业绩表现差异较大,有升有降。

个别上市银行2022年业绩下滑。郑州银行2022年归母净利润下降24.92%。西安银行预定4月28日披露年报,而

其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12.37%。

宏观经济恢复利好银行业

展望2023年,杜阳预计,银行业经营业绩将持续向好。受宏观经济加速恢复、盈利模式优化等影响,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将保持稳健。在“科技+金融”的背景下,银行业将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对经营的部分流程和环节进行科技替代,有效压降运营成本,拉高人均效能。在资产质量稳步向好的前提下,将灵活调整拨备计提力度,释放盈利空间。

“预计2023年银行业绩将呈现积极复苏态势,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叶小杰说,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加速,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将支撑银行业的业绩表现。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风险预期将得到有效缓解,有望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有利于提升银行的资产质量。另一方面,要关注央行的货币政策。如果息差进一步下降,仍将对银行业绩构成一定的压力。银行业需要布局新赛道,强化核心竞争力,提高非息差收入的比重,进而推进银行自身转型,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银行属于周期性行业,随着国内经济活动稳步恢复,实体融资需求回暖,金融市场情绪转暖,有助于银行营收和净息差改善。由于基数因素,部分中小银行利润增速有所放缓,但宏观经济稳步复苏,企业盈利改善,有利于国内中小银行不断提升经营效率,资产质量和盈利保持稳健。

面临的挑战因素仍不少

上市银行业绩稳步增长,但面临的挑战因素仍不少。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专家、助理研究员李双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低迷以及政策持续引导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处在下行周期。商业银行以信贷投放拉动盈利高增长的模式将难以为继,面临着“存款增长难”“贷款投放难”“盈利增长难”的困境,风险防控压力也加大。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整体向好虽能为银行经营提供适宜环境,但经济复苏体现到银行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李双建说,房地产市场下行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使得银行逾期贷款回收难度加大,不良率仍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扩散,不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提升。LPR下行导致整个市场利率下行,但存款成本并未随之下行,使得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增加,通过业务增量弥补净息差形成的缺口难度加大。

李双建表示,商业银行要在负债端促使成本下降,通过做强交易、做多结算,吸收更多活期或低成本负债;要在资产端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行业研究能力,提升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占比;抢抓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加速布局财富管理业务,让非利息收入在银行营业收入中发挥更大作用;强化数字化发展能力,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等前沿工具,降低运营和风控成本。

周茂华指出,银行业经营环境仍较为复杂,一方面需要防范潜在不良风险滞后暴露,金融市场波动等风险。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看,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健经营,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和经营能力。银行业提升抗周期和盈利能力,需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