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李发治

针对大学校园是否对公众开放、入校需求高涨催生付费乱象等问题,广东省教育厅安全保卫处处长江存余表示,“大学当然应该开放,如果开放以后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是开放带来的问题,而是管理不善带来的问题。” (8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用围墙围住高楼本身就不是大学的旨义,作为社会的有机体,大学应当为校门解封、面向公众开门办学,这是必然的需求,不是可选的项目。但是大学又不同于“公园”,它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圣地,必须为精准管理上弦,不能让“开放”影响到学校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作息。

一方面,大学需要“开放”。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都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割裂学问与社会的结合。高校本身就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通过一定方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高校的职责所在。时至暑假,高校敞开校门,为一些中小学生提供游学的机会,对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手段。加强大学与民众的关系,让大学与社会良性互动,其实是一种双赢。

另一方面,大学的“开放”又不止于解封校门。开放的校园方显大学之“大”,这种开放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校园开放,更包括思想、理念层面的开放。民众可以走进校园,感受校园氛围,得到知识的熏陶;学生和教授也应该走出校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读读社会这本厚书,接受生活的洗礼和历练。唯如此,大学才能与社会有机的融合,避免其成为疏离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学生所受的高等教育才能变得有机和完备,而不是肤浅的纸上谈兵。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的“开放”离不开精心到位的管理服务的加持。要知道大学首先是学校,它不同于其他旅游景点或者休闲娱乐场所,大学对公众的开放必须以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科研需要为前提,必须是有条件、有管理、有秩序的开放。既然大学的开放势在必行,就必须给管理服务上弦,倒逼校园精细、精准管理能力的提升。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障开放后校园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有条不紊。

大学的开放没有选择的余地,大学必须开放也能够开放,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加强引导,积极规划管理措施,高校管理人员也要转变观念为开放尽职尽责,不要想着一关了之省时省事,“闭关锁校”的结局必将见弃于时代的潮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