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幼小衔接发生了哪些变化?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有效遏制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对于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半月谈记者在北京采访发现,曾经的“学前班热”有所缓解,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渐少。

与此同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份针对6238位家长的调查显示,部分家长依旧对幼小衔接心存担忧,渴望了解小学“零起点”实施状况。受访专家认为,应在促进幼儿园与小学联动基础上,提高教育的“透明度”,减少家长焦虑。

幼儿园大班重受欢迎

“我们的老师,面对学前班热曾经很无奈,但我们还是一直坚持科学的幼小衔接,终于等到了双减政策。”北京一位幼儿园负责人说。“双减”前每到春天,园里的大班孩子就会纷纷离园上学前班。今年,孩子们终于可以在幼儿园里度过学前的无忧时光。

燕山星城幼儿园园长杨毅对过去三年大班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的人数进行了比对。“从2019年的减少23人到后来不断增加,今年则出现了明显回流。”她说,过去幼儿园周边学前班泛滥,每年大班第二个学期会流失近四分之一的幼儿。在商家的宣传鼓动下,许多家长把孩子从幼儿园送到了学前班。

“学前班过度、超前教授幼儿知识,也导致小学‘零起点’教学落实艰难,形成恶性循环。”杨毅说,自教育部颁布《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来,越来越多家长在幼儿园的引导下逐渐意识到幼小衔接的真正意义,不再让孩子过早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

“双减政策落地后,幼儿园大班的在园人数得到了保障。”朝阳区教科院学前教研部主任黄培说。2021年,朝阳区制定了《进一步推动幼儿园与小学学科衔接实施方案》和以3年为周期的具体措施。目前,全区近400所幼儿园和周边小学都进行了“手拉手”。日常开展幼小共研、互培、互访,有效转变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逐步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三里屯幼儿园与白家庄小学对接后,该园教科研主任张雅静说:“幼儿园老师在与小学互访后发现,小学的要求和幼儿园预想的不一样。”随着交流的深入,幼儿园完善了关于“好习惯”的培养目标,小学则同意给新生留出更多适应时间。

家长担心入学准备不足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虽然“双减”政策有效降低了学前班热,让孩子们回到了幼儿园中,但依然有相当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前应接受拼音、数学、汉字等方面教育,甚至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在家亲自授课。

“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只能自己在家上课。”一位家长说,孩子通过网课认字,学数学、英语仍比较普遍。另外,也有一些家长通过“攒班”方式邀请老师来家中授课,或者自己利用周末开设家庭小课堂。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幼小衔接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家长表示孩子在上小学前接受过或计划接受汉字认读、汉语拼音、英语、逻辑思维、数学计算等学科类学习培训。有近一半的幼儿园大班孩子每周参加学科类学习培训的时长超过3小时,超过10%的孩子每周培训时长超过6小时。

上述调查还显示,多数家长仍有过度重视知识储备的倾向,将学习排在入学准备的第一位。在此观念之下,不少家长自己辅导和使用线上App进行学习辅导。家长最期待幼儿园能为孩子做的工作为“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专注力、倾听能力等”。在学习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家长最担心的事”分别为:担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担心孩子学习习惯不够好、担心孩子学不会拼音。

此外,不少学前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执行效果存在疑虑和不确定感。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小学一年级能否做到“零起点”教学,能否完全落实“双减”政策……这些担忧,成为家长入学准备焦虑难以有效缓解的重要原因。

增加透明度,确保“零起点”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家长焦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小学情况“不了解”。受访专家认为,下一步应在促进幼儿园与小学联动的基础上,提高教育“透明度”以减少家长焦虑。

第一,阐明“知识抢跑”并不具备持续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学者刘怡倩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学龄前学习过小学阶段知识的学生,他们后期的学习适应性反而比没有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学生差”。“幼儿园通过对部分毕业生的追踪发现,学前有过训练的孩子入学初期在知识上有一定优势,但到了二三年级,学习习惯、自我管理、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更重要。”黄培说。

第二,增进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课程衔接。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苏婧提出,在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研究与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与《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求,幼儿园、小学以及社区应联合为幼儿及家长开展多种观摩体验活动,不仅满足儿童知识经验的衔接,而且注重情感与社会性的衔接。

第三,加强对家长的指导,缓解焦虑。“家长应树立全程全面、双向多维的幼小衔接理念,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学习适应上,尤其要更多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和社会交往。”苏婧说,过度重视知识准备不仅加重了儿童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还容易造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均衡。受访专家建议,以幼儿园和小学为依托,向家长提供更多指导性资源,帮助家长了解如何为儿童上学做好准备。

半月谈记者:赵琬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