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5月25日,全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在合肥召开,大力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把“快乐健身行动”作为暖民心行动之一高位推进。近一年来,省体育局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建立专班统筹推进,聚焦群众关切的身边健身设施、健身步道、资源统筹、健身氛围发力,以小切口、接地气的方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从淮北到江南,快乐健身正在成为城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明确时间表 制定任务书 快乐健身吹响“集结号”
到2023年,全面完成全省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小区的配建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步道3000公里,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基本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快乐健身行动明确了时间表和任务图,吹响了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集结号”。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体育局制定了《快乐健身行动方案》,围绕“小区内”“小区外”“城市中”“有氛围”4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着力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布局不优、质量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努力让群众就近健身、学会健身、科学健身。在“小区内”,完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在“小区外”,加快城市健身步道建设;在“城市中”,激发市场盘活资源;在“有氛围”上,增强群众健身意识。
“省体育局成立了快乐健身行动落实工作专班,由局长任组长,并实行局领导包保机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负责人介绍,该局建立台账机制,充分发挥智慧体育平台作用,同时明确调度机制,按月统计调度,按季度通报制度,半年开会推进。尤其是建立了落实工作反馈机制,定期对快乐健身行动进行跟踪检查,走访调查,委托第三方进行测评,确保快乐健身行动在江淮大地落地见效。
从牵头制定《安徽省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安徽省居民住宅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安徽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指南(试行)》《关于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设施的意见》《安徽省社会体育组织评价标准》,到配合制定《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补助办法》,再到指导各地制定《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城镇居住区健身设施施工图审查和验收办法》等具体政策意见,省体育局加强顶层设计,细化行动方案,推动各地打造举步可就的健身场景。
细化方案 示范先行 城乡居民健身举步可就
快乐健身,示范先行。快乐健身行动开展以来,省体育局指导合肥市瑶海区作为健身设施配建示范点、指导芜湖市作为城市健身步道(连接点)示范点、指导滁州市作为学校体育场地“一场地两门”改造示范点。同时,省体育局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全部按要求及时划拨各市县,用于支持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健身培训和体育赛事活动等。
小区内健身设施改造亲民便民。合肥市瑶海区御景湾小区将废弃的游泳池场地改造成多功能儿童体育乐园。铜陵市铜官区金苑小区健身点将简易绿化的空地改造成笼式篮球场、足球场。六安市霍山县下符桥村健身点改造升级原有健身广场,新建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健身设施。阜阳市太和县双庙村健身点把原先破旧、无人使用的篮球场改建成设施标准的足球场。宿州市萧县杜楼镇在各行政村设立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及室内健身中心。安庆市迎江区孝肃路街道双井社区在8个居民生活小区安装健身器材,让快乐健身融入群众生活。
小区外健身设施建设亮点纷呈。芜湖市在青弋江南岸南沿河路健身步道和长江沿岸江湾公园健身步道之间,依托江堤防洪墙顶部空间建设一条宽2.4米、长约1550米的塑胶健身步道,实现步道互联互通。蚌埠市结合涂山风景区升级改造和生态修复,投资修建的环山健身步道标准高、环境优、设施全。池州市利用老507码头区域改造成滨江体育公园,满足不同年龄段健身爱好者的需求。亳州市谯城区新建成涡河公园健身步道,扩大城市绿色空间。黄山市屯溪区建成5公里南滨江智能健身步道,为市民营造生态、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城市中健身设施建设创新空间。宣城市不断推动城区学校体育场地有序向社会开放,实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滁州市天长市千秋街道天宁社区篮球公园将原先废弃的城市空地改建成含多功能笼式球类场地的“口袋体育公园”,兼具美观与实用价值。淮北市濉溪县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并运营辉动力篮球公园,丰富群众的体育健身生活。马鞍山市当涂县广泛收集民生诉求,在城市边角地新建一批“口袋运动场”。淮南市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老旧厂房等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街头“口袋公园”,方便市民健身游玩。
快乐健身行动,正在建起群众身边的运动馆。早晨傍晚,茶前饭后,迈出家门,走走步道放松腿脚,扭扭身体活络筋骨。一项项体育设施延至“神经末梢”,一间间运动场馆举步可就,便民更惠民,让健身成为寻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科学指导 赛事引领 江淮大地燃起健身热潮
快传、运球、过人、投篮,进了。2月25日,铜陵市体育中心内欢呼声和助威声此起彼伏,安徽省第十二届“美丽乡村”农民篮球大赛火热开战,各地市16支代表队一争高下。“作为篮球爱好者,难得参加这么高级别的赛事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体育文化生活,也让大家看到了我们新时代农民的风采。”获得冠军的马鞍山市代表队队员赛后异口同声地说。
精彩赛事,引领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自快乐健身行动开展以来,省体育局积极推动全省体育事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黄山市与沪苏浙共同举办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组织“第九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暨2023年安徽省快乐健身冰雪季活动,推动冰雪运动普及;举办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及芜湖航空马拉松、“皖美山水”骑行赛等全国全省重要赛事,点燃江淮春日里的运动热情;开展“快乐健身‘研’路绽放”安徽省体育文化研学活动,激发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快乐健身行动正契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要大力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为百姓建起家门口的体育场馆,更要教会群众如何使用体育设施、掌握快乐健身的技巧,让群众爱上运动、科学健身。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身边的“健身教练”。在推进快乐健身行动的过程中,我省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方式为基层社区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育一批融入社区的基层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同时,推动体育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八段锦、太极拳、冰雪和类冰雪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建设。局机关选配了15名干部担任体育协会党支部书记或党建指导员,确保方向不偏、规范有效,各级体育协会已培训健身群众超过100万人次。”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负责人介绍,我省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四进”(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逐步推广健身项目,组织赛事活动,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形成人人爱健身、人人会健身、人人享健身、科学健身的良好氛围,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对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暖民心惠民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省体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让群众在推进快乐健身行动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梅 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