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广东、河南、湖北等地多家中小银行集中下调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其中,河南省农村信用社4月8日起将一年、两年、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调降至1.90%、2.40%、2.85%,调降幅度分别为35个基点、30个基点、45个基点。
(资料图片)
多家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也引发猜想:新一轮的下调周期是否将至?宁波地区银行是否也会紧跟步伐?记者调查走访了多家银行了解情况。
各家银行动作不一,部分有下调计划
“快的话今天,最晚明天,我们银行的存款利率就会正式调整。”北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该行已计划对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10基点,调整后定存利率为1.9%;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20基点,调整后定存利率为2.35%;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15基点,调整后5万元以下与5万元以上的定存利率分别为2.95%、3.0%。
无独有偶,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虽然本行利率目前还未调整,但内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调整方案报送总部,经总行商议批准后就能正式公布。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家银行之间的定期存款利率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以北仑地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定期存款利率水平较高的泰隆银行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存款利率可以分别达到2.15%、2.75%、3.40%。而招商银行对应的存款利率分别为1.65%、2.15%、2.60%。
在存款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有视情调整的,也有按兵不动的。记者从鄞州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该行暂时没有利率调整计划。
另一家本地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没有调整利率的计划,仍按照目前规定利率执行。记者了解到,去年,该行进行了多次存款利率调整,对活期、定期、对公、个人储蓄存款等利率进行了大范围下调。
此轮调整更多是“补降”
时间回溯到2022年4月,为了引导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人民银行指导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2022年9月,在LPR于当年5月、8月调降2次后,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率先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利率均下调15基点,一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基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基点。之后,区域性银行陆续在当年10月、11月、12月跟进下调,但仍有一些银行依旧“纹丝不动”。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为了实现揽储‘开门红’,部分中小银行还阶段性上调了存款利率以吸引储户。”本地一农商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部分银行调整存款利率,其实是在跟进去年9月工、农、中、建、交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的步伐,不能判定为是新一轮的降息周期。新一轮的降息潮,往往是大行先调,而非中小银行。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存款利率调降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呵护其息差空间,但从稳定负债来源和客户的角度来讲,很少有银行会鼓起勇气以可能失去客户的代价来调降存款利率。特别是在1年期LPR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未下行的情况下,存款利率主动调降的理由并不充分。
居民储蓄意愿强劲,降息或缓解息差压力
最新的一季度存款数据也从侧面佐证,当前这一轮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主要是存款市场供需形势变化后的银行自发行为,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应对净息差大幅回落、贷款扩张速度放缓的压力。
4月11日,央行公布最新金融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80.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7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
据统计,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在新增存款中占比64%。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在金融支持实体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然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经营压力,“从商业银行整个体系来看,净息差从2022年开始就跌破2%,净息差下行已然成为当前银行经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主要挑战。”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1%,较2021年末下行17基点;除农商行净息差去年第四季度有小幅回升外,其他银行净息差均有不同程度下行,城商行压力最大,净息差仅为1.67%。
“如果银行资产端利率是浮动的,而负债端成本居高不下,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净息差的压力会压缩银行利润。一方面,银行降低信贷成本的动力不足,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在息差压力下,部分银行或提升风险偏好,不利于金融系统稳定。”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预计,监管仍有动力进一步压降银行负债成本,银行存款利率将会缓慢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