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线上试衣、沉浸式“云”看房、沉浸式逛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逐渐受到消费者热捧,数字消费新场景也“活”起来。专家认为,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技术,沉浸式数字消费新场景开始流行,给消费者带来更强的交互感、场景感、代入感。
【资料图】
亲临现场的感觉
流连于三星堆不同的祭祀坑,邂逅造型可爱的跪姿铜人、震撼的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步入古蜀王国,驻足欣赏流水潺潺、芦苇依依,观看人们在祭祀台前虔诚祈祷……这样仿佛亲临现场的沉浸式体验,来自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观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进入交互空间,就能进入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三星堆数字博物馆以及古蜀王国等场景,沉浸式探索三星堆考古现场,近距离观察文物细节。
像沉浸式考古三星堆这样的创意产品有不少,给人们带来了崭新数字生活体验。例如,敦煌研究院利用1:1数字化高保真技术,在“云端”复现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河南春晚创作团队运用5G+AR(增强现实)技术,推出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融合的舞蹈演出《唐宫夜宴》;舞台剧《又见平遥》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数字技术,探索沉浸式演出新形式。有网友称,多媒体、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三维实境等数字技术在舞台上的应用,让人耳目一新。
专家认为,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技术的成熟推广,沉浸式购物、演艺、展览、观影、用餐、旅行、娱乐等为代表的沉浸产业正成为一种新数字消费业态,释放出鲜活生命力。沉浸产业一改传统商业场景被动体验的方式,通过各类个性化模拟,以带入式情景、多感官包围、互动型叙事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场景化、数字化的消费体验。
产业链快速搭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骥认为,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是在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契合人们追求高品质、多元化、互动型、沉浸式体验消费的空间,不但能够满足年轻群体对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够解决老龄群体、残障群体传统文化消费受身体条件、装备设施条件等制约的问题,可以全方位创造新的文化体验。
近年来,沉浸式数字消费更被拓展到电商购物、文旅项目等多个产业,展现重要的商业价值。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沉浸式数字文旅产业链正在快速搭建,产业链上游的服务支撑方提供创意设计、软件技术和智能硬件设备的支持,中游的服务提供方主要提供全息餐厅、VR(虚拟现实)酒店、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主题公园、数字体验展、AR旅游纪念品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下游的服务应用方主要包括酒店、景区、主题公园、博物馆等文旅机构、企业,最终将沉浸式数字文旅产品呈现在消费者眼前。
有专家认为,在文娱行业,沉浸式消费目前还存在前期投入成本高、硬件设施投入大、回本周期长、对创意设计等知识产权依赖度高、优质内容稀缺、难以规模化经营、配套产业链尚不完备等问题。由于整个产业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其经营模式还需要行业参与者共同探索,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和扶持。
发展潜力可观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认为,中国线上文化消费快速崛起,“云旅游”“云综艺”等文化消费新形态发展迅速,虚拟现实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广受关注,为数字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沉浸式业态”,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动沉浸式业态与城市公共空间、特色小镇等相结合。2021年,发展沉浸式体验写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今年6月发布的《北京市数字消费能级提升工作方案》提出,北京将加速典型数字应用场景推广,其中包括打造“AR试穿”“VR看房、买车、购物”等沉浸式体验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文旅产业向纵深化方向发展,沉浸式业态作为文化和科技融合而成的新型业态、内容创意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后劲足、市场大,发展潜力可观,将成为未来文旅产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高 乔